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0

把 AI 的回應轉成前端或資料庫可用的格式。

今日主題:

在程式世界裡,不同的部分說著「不同語言」。
AI 給的答案可能是句話、前端要的是按鈕、資料庫要的是表格。
「Interface Adapter」(介面轉換器)就像一個翻譯魔法師,
讓他們能聽懂彼此,和平合作。

範例故事:

小美是三國語言學校的翻譯員。
有一天,日本老師說:「おはよう!」
美國學生聽不懂,小美馬上翻譯成「Good morning!」;
台灣學生又聽不懂,小美再說一次:「早安!」。

同樣的內容,但不同的人要不同的語言。
小美就像程式裡的 Interface Adapter,
幫不同世界的角色「轉譯」訊息,讓大家都能溝通。

在程式中的應用是什麼?

在 AI 程式中,我們常會遇到:

  • AI 回傳一長串文字;
  • 前端需要整理成卡片;
  • 資料庫則只要存結果。

這時候「Adapter」會負責轉換。

例如:

// AI 回傳的資料
const aiResponse = {
  message: "天氣晴朗,適合出去散步!",
  confidence: 0.95
};

// 介面轉換器:把 AI 資料轉成前端格式
function aiToFrontend(ai) {
  return {
    text: ai.message,
    mood: ai.confidence > 0.9 ? "Sunny" : "Cloudy"
  };
}

// 介面轉換器:把 AI 資料轉成資料庫格式
function aiToDatabase(ai) {
  return {
    content: ai.message,
    createdAt: new Date().toISOString()
  };
}

console.log(aiToFrontend(aiResponse));
// { text: "天氣晴朗,適合出去散步!", mood: "Sunny" }

console.log(aiToDatabase(aiResponse));
// { content: "天氣晴朗,適合出去散步!", createdAt: "2025-10-08T..." }

這樣,AI、前端、資料庫就能各取所需,不吵架。

小結與一個思考問題:

Interface Adapter 是程式裡的「翻譯魔法」,
幫不同世界的資料找到共通語言。
它不改內容,只改「說法」,讓合作更順暢。

思考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翻譯魔法師,要讓人類跟 AI 更好合作,
你覺得哪些詞需要「特別翻譯」才能避免誤會?


上一篇
Day 23:Use Cases:AI 的任務流程
系列文
Clean Architecture 無瑕的程式碼:國中生阿吉的暑期閱讀筆記2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