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
聽到主管在會議室裡咆哮,我回頭往玻璃窗看了一眼。雖然早就知道主管和後端的關係很糟,但沒想到會演變成這種連續劇才有的叫囂情節(單方面)。
「他剛剛要求我 1 on 1,談沒幾句,結果他又爆炸了,根本沒在溝通,他就是要我服從他。」後端的白眼已經翻到後腦勺去了「而且,他剛剛還說:『就算你的能力再好,不受我控制的人我也不要!』」「所以他其實也是變相地承認你的能力囉?」我打趣道。後端無奈地笑笑,接著說:「他這次還說要把我辭退~」「他有這個權力嗎?但他也有可能跑去跟老闆講,雖然老闆一定不會辭退你啦~」我安慰後端「我會這樣說是因為,目前離開的最多都是被要求自己離職,沒有被資遣的,應該都是為了省資遣費吧?反正這裡是一定要離開的,你能忍的話,就找到下家再離職吧。」
過了幾天,後端又跑來找我聊聊:「這次他們找人資跟我談,人資說,我只有兩條路,一個是自己離職,一個是資遣並且理由是不適任。我目前還沒找到下家,真的不能離職。」「等一下等一下!!」我打斷後端。「所以你應該還沒有答應自己離職吧?」後端點點頭。
「OK,其實不是『你』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是『他們』只有兩條路可以選:
後來又經過幾次主管爆氣,人資甚至為了要逼退後端,還去調了會議室裡的監視器錄音,試圖去找他「答應自行離職」的證據,但結果不了了之。之後公司以「不適任」為理由,辭退了後端,後端也順利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而我也在努力的投遞履歷、參與面試,希望能在成為下一個被針對的人之前,儘速離開。
沒想到,我離職前的最後一個禮拜,還是聽到令人頭痛的發言。
總之,當時 App 的商城想要串接金流,而身為團隊邊緣人的我,正為離職交接做最後的收尾,默默在一旁聽團隊的討論。「...我前公司都是這樣做的啦!當我們 POST 之後,同時再打一支 GET,去確認我們 POST 的金額跟 GET 這支拿到的金額數字,是不是一樣的,就能知道 POST 過程中有沒有人來冒充,這樣就等同於加密啦!」主管大聲自豪的說。我不可置信的抬頭看向大家,而主管已經收好包包準備早退了,他向大家再次保證:「真的啦!我前公司都這樣做~」就溜出公司的大門了。在主管走後,我終於忍不住,向在座的各位怒噴:「哪有說同時打兩支 API 就等同加密的!」iOS 工程師還幫忙緩頰:「他的意思應該不是等同加密啦~只是說可以確認中間有沒有人篡改料,這樣比較安全...」「所以你的意思是說,假設有個金庫,金庫裡裝了個監視器,就可以知道有沒有小偷進來嗎?」iOS 工程師點點頭,我氣到真想直接把他的頭壓在鍵盤上嚕「你這個金庫連門都沒上鎖,裝監視器有用嗎?小偷都把金塊拿走了,然後你指著監視器說喔有小偷,然後呢?現在密碼都是明碼存,這才是大問題!憑證過了沒買,這才是大問題!這早就在之前就提過了!」iOS 工程師還是堅持主管是對的。
哎...反正下個禮拜就要來離開了...我又何必那麼在乎裝睡的人呢?心真的好累。
補充一下:
主管的做法,是一種心理上的加密,技術上的裸奔,就算確認金額在資料庫中一樣,也無法確認請求是不是使用者本人發的,或是資料在傳輸途中有沒有被改。正確的做法,應該要使用 HTTPS,確保傳輸層的安全,在請求時 token 進後端驗證,確保應用層的安全,訂單本身的確認不可倚靠前端,必須由後端來做檢查,才能真正避免偽造與中間人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