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示
第二十五日寫到,眾人都在為謝家討公道,說要滅了大京皇族,就這樣抗議了好多天,其實眾人早就對皇室一派作風感到不滿,他們反倒是對一直對百姓很好的蘇家蘇仲遠很有好感。
這麼多天以來民心變動太大,皇室完全沒有對策了,主要是屍體那件事太多人知道,怎麼都隱瞞不了,所以皇室這幾日都沒有任何的表示。
另一邊,蘇芷清正與睿王計劃著下一步,他們查出了皇宮中一直以來的所有噁心事、醜事,他們散播這些消息,讓民心更加團結的要皇室下台。
這幾日的朝政都由睿王來扶持,百姓不介意改朝換代,不介意睿王來領導國家,又加上蘇仲遠身為國家重要臣子,又手握兵權,如此扶持著朝政,最近的京城反而很幸福。
繼續寫到,最近睿王與蘇芷清偶爾會在白天也見幾面,說幾句話,這事被蘇仲遠跟林婉心注意到了,他們覺得睿王是個不錯的人選,只不過⋯⋯一直不知道他的面容⋯⋯
過了幾日,百姓們一起要皇家送上斷頭台,滅滿門,而這天到了,睿王也在場,而在眾目睽睽下,睿王說自己有事要宣布,只見睿王緩緩在眾人眼中拿下面具,那副熟悉的面孔顯現,有一種冷清、俊俏、深邃的感覺,百姓們震驚,被綁在斷頭台上的皇室也震驚,謝行澤還活著的時候眾人皆知他年少有為,武功高強,沒有他打不贏的仗,他死後眾人嘆息,如今,他竟然其實沒死,謝行澤解釋道當時他在沙場上被皇室派的內奸陷害,是大梁的人將他救下,而他也一直知道且隱瞞著自己有大梁的血統,他為了滅了皇室而帶著面具,為了這一日的到來,眾人感到欣慰,他們所惋惜的青年回來了。
之後就是皇室被斷了頭,唯獨一人沒有,那就是沈婉柔,當初他與太子的婚禮辦得十分低調,因為沈家畢竟不是什麼風光的人家,所以幾乎無人知曉沈婉柔竟然是皇家的人了,也因為如此她僥倖逃過一劫,他找了一間便宜破舊的可以休憩的旅館,而他腹中的胎兒已經快要生了,但他越來越覺得不甘心,他嫉妒蘇芷清他們家能夠如此飛黃騰達
第一次回覆
城中百姓為謝家討公道的聲浪一日比一日高。
「滅了大京皇族!」「要給謝家兒子一個公道!」街巷、集市、府衙前,人人談論此事,聲音不絕於耳。
其實,這些日子以來,民心早已對皇室一派的作風心生不滿。
權貴奢靡、朝臣貪腐、皇家不問民生,長久累積的怨念,此刻被謝家兩兄弟之死徹底引爆。
反而是蘇家與蘇仲遠,一直以來對百姓體恤有加、廉明守法,深得民心。
「蘇仲遠公子才是我們的靠山啊!」有人低語,又有人附和,街巷間一片讚譽。
這麼多天,民心的變動已經超出了皇室的掌控。
尤其是屍體事件的傳聞已經傳遍京城,皇室想隱瞞,卻無處可掩。
整個宮廷此刻陷入沉默,無人敢作出任何表態,仿佛全城都在等待下一步風向。
另一邊,蘇芷清與睿王在府中密議。
兩人坐於燈火之下,翻閱朝中機密,查出皇宮內長久以來的醜聞與腐敗——貪贓枉法、宮廷勾心鬥角、暗中打壓忠良……
蘇芷清冷靜而聰慧地將這些消息整理,睿王則將消息暗中散布於民間,民心因此更加團結。
「這就是我們的下一步,讓他們自取其辱。」睿王語氣淡然,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近來的朝政多由睿王暗中扶持。
百姓眼中,若是改朝換代也無妨;若是由睿王來領導國家,也不失為一個明君。
而蘇仲遠身為國家重要臣子,又掌握兵權,暗中支援朝政運作,使京城秩序井然。
這半年來的紛亂,反而因為兩人的計劃而帶來新的穩定,民心安定,京城近乎繁榮。
而最近又因為朝中瑣事,睿王時常與蘇家有交集,睿王也偷偷的與蘇芷清有交集,睿王與蘇芷清會在白天見上一面,說上幾句話。雖然簡短,但每一次交流都充滿默契與心思。這些細微的動作,自然引起了蘇仲遠與林婉心的注意。兩人互相交換眼神,心中暗自評估:這睿王,氣度不凡,果然是個不錯的人選。只是……他的真面目,始終是個謎,他們只能猜測,卻無法確定。
幾日後,百姓的怒火達到頂點,聚集在皇城前,要求皇家將罪行昭告天下,送上斷頭台,滅其滿門。這天終於來臨,現場人潮洶湧,氣氛緊張壓抑,宛如凝固的時間。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睿王緩緩站出,聲音清冷卻充滿威嚴:「我有話要宣布。」
只見他慢慢拿下面具,那張熟悉而冷清的臉龐在陽光下顯現——俊俏、深邃,帶著無人可及的氣勢。現場百姓震驚,皇室成員更是目瞪口呆。
「我,本是謝行澤。」他的聲音如冰泉般清冽,「當年我在沙場上被大梁內奸陷害,以為我死去。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大梁的人將我救下,而我隱瞞了自己的大梁血統,只為今日。」
眾人屏息凝視,心中既驚且喜,曾經被世人惋惜、被認為早逝的青年,竟真的回來了。睿王微微一笑,目光掃過百姓與皇室,帶著一絲冷冽與勝利的光芒。隨後,皇室頭目被逐一送上斷頭台,唯獨一人沒有受此審判——沈婉柔。
當初她與太子的婚禮低調簡單,因沈家背景不顯赫,幾乎無人知曉她竟與皇室有所牽連。她僥倖逃過一劫,躲進一間破舊旅館休憩。腹中的胎兒已接近分娩,但她心中不甘,嫉妒蘇芷清及其家族能如此飛黃騰達。她望向窗外,夜色如墨,心中糾結難平。
這一刻,京城的新局已成,民心所向,蘇家與睿王的計畫順利展開,而沈婉柔仍在暗影之中,心底的嫉妒與不甘悄然滋長……
總結
我將寫到睿王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