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Story|心流創作的起點
我開始在 Medium 與 YouTube 上分享創作的那一刻,其實並不輕鬆。最初只是想記錄旅遊與靈感的瞬間,但當內容一旦公開,我突然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如果沒人喜歡怎麼辦?」「如果被批評了,我還有勇氣繼續嗎?」那段時間,我常常在「想分享」與「想藏起來」之間來回掙扎。直到有一天,一位久沒聯絡的朋友留言。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創作不只是表達,更是一種連結。
Bug & Challenge|害怕被評價的陰影
面對公眾的目光,是每一個創作者的試煉。隨著時間推進,我漸漸學會把這些評價當作「回饋機制」,就像程式的 Debug,一次次修正、一點點成長。害怕被看見,其實是害怕被誤解;而真正的勇氣,是在害怕中仍選擇打開自己。
IT World|Open Source 的精神
在軟體世界中,「Open Source(開源)」意味著把程式碼公開,讓他人共同改進。我將這個概念延伸到創作中——當我把經驗、靈感與學習成果分享出去,就像把心的「原始碼」開放給世界。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段利他的貢獻;每一次被引用、被改寫,都是心流的延續。創作不再只是自我表達,而是社群共同進化的過程。
Introspection|分享即利他
# 當你願意讓自己的經驗被他人看見,就在創造一個學習與療癒的循環。
# 分享不一定完美,但誠實與真誠,才是最能觸動人的程式碼。
Tips|讓分享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