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8
0

1) 什麼是 Public / Private(與 Domain)「網路設定檔」

Windows 會把每個實體或虛擬網路介面套用一個「網路設定檔(Network profile)」:

  • Public(公用):把所在網路視為不受信任(咖啡廳、旅館、4G/5G 熱點)。預設關閉裝置探索、檔案/印表機共用,只允許少數必要的輸出/輸入。
  • Private(私人):把所在網路視為受信任的局域網(家裡、小型辦公室)。可開啟裝置探索、檔案/印表機共用與你明確允許的服務。
  • Domain(網域):當電腦加入 AD 網域且能與網域控制站驗證時自動套用。通常由群組原則統一控管規則。

設定檔是「這台機器對所連的這個網路」的信任等級,防火牆不關心「對方主機是不是 public」,而是我這台機器對目前所處網路的信任度。


2) 為什麼要分設定檔?

不同場合的網路風險不同:

  • 在公用 Wi-Fi,應該把入站開口降到最低(Public)。
  • 在家或辦公室內網,需要容許同網段的裝置彼此發現與連線(Private/Domain)。
    把規則分檔案後,可以針對同一條規則指定「適用於 Public / Private / Domain 哪些情境」,在不同場所自動套用不同嚴謹度。

3) 流量過防火牆時到底套用哪個檔?

  • 取決於這個網路介面目前的設定檔(Public/Private/Domain),與對方來自哪個網段、哪個次要介面無關
  • 如果主機同時連到多個網路(例如乙太網 + VPN),每個介面都有自己的設定檔;封包從哪個介面進來,就套用該介面上的規則。

例:假設 RDP 3389 規則只勾 Private。若現在的 Wi-Fi 介面是 Public,外面打進來就不會通。

  • 不是在分「對方主機是 public 還是 private」
  • 是在分**「我這台主機目前所處的網路環境信任等級」**,以便自動套用對應強度的防火牆規則。

4) 規則怎麼寫、怎麼看?

規則種類

  • 程式規則(Program):允許/封鎖某個執行檔(例如 C:\Program Files\MyApp\app.exe)。
  • 連接埠規則(Port):允許/封鎖特定 TCP/UDP 連接埠(例如 TCP 3389)。
  • 預先定義規則(Predefined):系統內建(如「檔案與印表機共用」、「遠端桌面」)。

每條規則都可指定:

  • 方向:Inbound / Outbound
  • 設定檔:Public / Private / Domain (可複選)
  • 通訊協定:TCP / UDP / ICMP…
  • 本機/遠端 IP 範圍介面型態(LAN/Wi-Fi/VPN)等

查看/調整(GUI)

  • 開啟:開始 → Windows Defender 防火牆含進階安全性(wf.msc)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11/20154764EdP3zw49Yd.png

5) 典型服務在不同設定檔的範例

  • 遠端桌面(TCP 3389):只在 Private/Domain 開,或再搭配 來源 IP 白名單 / VPN
  • 檔案/印表機共用(SMB 445):只在 Private/Domain
  • 開發用本機 Web(:3000/:8000):限 Private,並視需要限制來源 IP。
  • 遊戲/個別應用埠:視需求啟用,但避免在 Public 開入站。
  • ICMP(Ping):很多環境會在 Private/Domain 開,Public 關。

6) Windows 怎麼判斷要給你哪個設定檔?

  • Domain:能和 AD 網域控制站成功驗證時自動套用。

  • Private vs Public:第一次連上新網路時,Windows 會問你「是否要讓這部電腦在這個網路上可被偵測?」

    • 選「是」→ Private;選「否」→ Public。
  • 背後還會利用 NLA(Network Location Awareness) 做網路簽章(依據預設閘道、DNS、DHCP 資訊等)區分不同網路。



上一篇
[Day 27] Pub/Sub:Command Line - Qwik Start [學習筆記]
系列文
一路side project - 學習筆記2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