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專案的真實運營中,「效能」與「成本」永遠是一體兩面。
隨著模型上線並持續被使用,如何控制運算支出、保持服務穩定,
成為每個 AI 團隊都必須面對的挑戰。
今天我們將從以下幾個角度深入探討:
AI 模型的運行不像傳統 API:
📈 一個每天 10,000 次推論的中型模型,若每次推論耗時 2 秒、使用 A100 GPU,
每月成本可能高達數千美元。
因此,在雲端設計階段就導入成本控制策略,可以讓 AI 專案更可持續發展。
| 策略類別 | 說明 | 實作方向 |
|---|---|---|
| 資源彈性 | 自動依負載調整運算節點 | Auto Scaling, Spot Instance |
| 模型壓縮 | 減少模型參數與推論成本 | Quantization, Pruning |
| 批次推論 | 將多筆請求合併推論 | Batch Prediction |
| 冷啟動延遲控制 | 保留少量預熱節點 | Minimum Replica |
| 服務分層 | 熱模型 / 冷模型分離 | Active-Passive Architecture |
| 監控與預測 | 透過監控數據預測成本走勢 | Cost Insights, Budget Alerts |
範例設定:
az ml compute update -n mycluster \
--min-instances 1 \
--max-instances 5 \
--scale-settings scaleout
2️⃣ Auto Scale Policies
Azure 支援 CPU/GPU 使用率、佇列長度 等指標自動擴展。
例如:若 GPU 使用率超過 70%,自動擴增節點。
{
"autoscale": {
"min_node_count": 1,
"max_node_count": 5,
"scale_out_threshold": 70,
"scale_in_threshold": 30
}
}
🧩 3️⃣ 使用低成本選項:Spot VM
以更低價格租用閒置 GPU 資源
適合非即時或批次推論任務
可節省高達 60~80% 成本
🧩 4️⃣ Cost Management + Budgets
可在 Azure Cost Management 中設定 AI 專案預算
自動觸發警示(Email / Teams 通知)
可針對每個 Resource Group 追蹤成本走向
🔹 Google Vertex AI 的成本優化機制
🧩 1️⃣ AutoML 與自動資源配置
Vertex AI Endpoint 可設定 自動擴展 (Auto Scaling)
可依據流量、佇列長度、自定義指標動態調整節點數
{
"autoScaling": {
"minReplicaCount": 1,
"maxReplicaCount": 5,
"scaleInControl": {"maxScaledInReplicas": 1}
}
}
🧩 2️⃣ 使用 Spot / Preemptible GPU
Vertex AI 支援 Preemptible GPU / TPU,成本最低但可能中斷
適合離線訓練與批次推論
🧩 3️⃣ Batch Prediction
將多筆輸入集中處理,提升 GPU 使用率
可同時降低記憶體壓力與 API 呼叫次數
gcloud ai batch-predictions create
--model=projects/myproject/locations/us-central1/models/12345
--input-path=gs://input-data/predict.jsonl
--output-path=gs://output-data/
🧩 4️⃣ Cost Table + Recommender
Vertex AI 與 Cloud Billing 整合,可即時檢視模型成本
Cloud Recommender 會根據使用模式提供節省建議(如降級機型或減少閒置節點)
實務最佳實踐建議
設定 Auto Scaling Policy
根據 CPU/GPU 使用率與佇列長度進行擴縮。
建議最少 1 節點保持「預熱」以降低冷啟動延遲。
批次化推論
若應用場景允許,將多筆請求合併推論。
對於文生圖、文生文等模型特別有效。
預算控制與預警
為每個專案設定月度上限,觸發 Email/Slack 通知。
以防止因異常流量造成爆量支出。
善用 Spot / Preemptible 資源
適用於非即時場景(如模型訓練或批次轉換)。
若模型支援中斷重啟,可節省大量成本。
監控成本趨勢與效能指標
每週檢視 GPU 利用率、API 呼叫次數。
自動生成報告供產品團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