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0

艾略特波浪理論解析

  • 分享至 

  • xImage
  •  

在技術分析的殿堂中,艾略特波浪理論 (Elliott Wave Theory)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宏大的框架,佔據著一席之地。它並非一個單純的指標,而是一套試圖描繪市場自然節奏與集體心理演變的完整理論。該理論由拉爾夫·尼爾森·艾略特 (Ralph Nelson Elliott) 在上世紀30年代提出,他認為金融市場的價格波動並非隨機混亂,而是遵循著可識別的、重複出現的波浪模式。

理論核心:5-3 基本結構
艾略特波浪理論的基石是一個重複出現的「5-3」模式:

  1. 驅動浪 (Impulse Waves):5波結構 驅動浪是與主趨勢方向一致的波浪,由五個子浪構成,標記為 1-2-3-4-5。

浪 1, 3, 5 是推動價格上漲(或下跌)的主要力量。其中,浪 3 通常是五個浪中最長、最強勁的一波,代表市場對趨勢的普遍認同,成交量也往往最大。

浪 2, 4 是修正浪,它們是對前一波驅動浪的回檔修正。浪 2 修正浪 1,浪 4 修正浪 3。

  1. 修正浪 (Corrective Waves):3波結構 修正浪是與主趨勢方向相反的波浪,通常在一個完整的五波驅動浪結束後出現,由三個子浪構成,標記為 A-B-C。它們代表市場對前一段主趨勢的獲利了結或修正。

這個 5-3 結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市場循環。更神奇的是,這個結構具有碎形 (Fractal) 特性——每一個浪的內部,都由更小級別的波浪結構所組成。例如,一個完整的浪 1 內部,也包含了它自己的五個子浪。

三大鐵律與實戰應用
要正確地劃分波浪,必須遵守三條不可違背的鐵律:

鐵律一: 浪 2 的回檔低點,永遠不能低於浪 1 的起點。

鐵律二: 浪 3 永遠不能是浪 1、3、5 中最短的一波。

鐵律三: 浪 4 的終點,永遠不能進入浪 1 的價格範圍(在槓桿市場中允許極少數例外)。

交易者應用波浪理論的目標,是識別出當前市場所處的波浪位置,從而預測下一波的可能路徑。例如,若能確認市場正處於浪 3 的早期階段,便可順勢而為,捕捉主升段行情。

然而,波浪理論最大的挑戰在於其「主觀性」。在即時行情中,對波浪的劃分常常存在多種可能性,不同的分析師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它更適合作為一個理解市場結構、預判大方向的宏觀框架,而非精確的買賣訊號產生器。通常需要結合斐波那契數列 (Fibonacci) 來預測回檔與延伸目標,以增加客觀性。若想深入研究,可參考 Elliott Wave International 官方網站,獲取最權威的資訊。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