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今天把前面累積的數字(成功率、延遲、新鮮度、429、noData、請求量)放進一頁式儀表板。重點是「讓人一眼看懂今天穩不穩、哪裡出問題」,而不是塞滿所有圖。版型採「上中下三段」,每段各自回答一個問題:
上:現在好不好(即時狀態)
中:今天哪裡不穩(趨勢與尖峰)
下:可能為什麼(錯誤組成、站點/路線分布)
二、目標使用情境
•使用者:同學/老師快速檢視;你自己 debug。
•裝置:筆電 13~15 吋(1080p)。
•更新頻率:每 30 秒自動刷新一次摘要數字;圖表以 5 分鐘或手動刷新。右上角顯示
「資料更新於 YYYY-MM-DDTHH:mm:ss+08:00」。
三、一頁式資訊架構
[頂部工具列]
● 日期範圍(今天 / 昨今 / 自訂) ● 站點/路線篩選 ● 自動更新(開/關)
右上:資料更新於 2025-11-03T07:00:00+08:00
[第一段|即時總覽(四指標卡)]
[成功率%] [P95 延遲(ms)] [ETA 新鮮度 P95(s)] [429 次數]
[第二段|今天趨勢(兩圖)]
A. 逐小時成功率(折線)
B. 延遲分佈(P50/P95 線或箱型)
[第三段|原因探索(兩圖 + 一表)]
C. 429 次數按時段(長條)
D. 無資料(noData) vs 錯誤(error) 比例(堆疊)
E. 站點/路線排行榜(表格)
四、指標卡
•成功率(%):≥97% 綠;95–97% 黃;<95% 紅。
•P95 延遲(ms):<800 綠;800–1200 黃;>1200 紅。
•ETA 新鮮度 P95(s):≤30 綠;30–45 黃;>45 紅。
•429 次數(當日累計):=0 綠;1–10 黃;>10 紅(或以 429 率 <1%)。
•每張卡右下角顯示「較昨日 ↑/↓x%」。
五、趨勢區
•逐小時成功率(折線):X=時段,Y=成功率%。線跌破 97% 時以背景淡紅帶標註。
•延遲分佈(箱型或 P50/P95):同圖顯示 P50 與 P95;P95 >1200ms 標紅點。
六、原因區
•429 次數按時段(長條):對照成功率低的時段是否同時上升。
•noData vs error(堆疊):區分「沒班次」與「真的壞掉」。
•站/路線排行榜(表):routeId / stopId / 指標(慢/失敗/noData) / 次數 / 佔比 / 最近一次 updateTime。
七、互動與使用細節
•篩選:日期(今天/昨日/近 7 天)、路線、站點。
•刷新:右上角「立即更新」;自動更新開關(預設開,每 30 秒)。
•空值與失敗顯示:圖角落顯示「x% 資料因來源不可達被略過」。
•下載:每張圖右上角「下載 CSV / PNG」。
•提示文案:滑過紅點顯示「07:35 成功率 92%(429 高)」。
八、配色與可讀性
•底色:淺灰或白;主色:藍(一般)、綠(正常)、橘(提醒)、紅(警示)。
•色盲安全:紅 #D55E00/藍 #0072B2/綠 #009E73。
•字體:卡片主數字 ≥ 28px;軸標 12–14px;表格字 12–14px;圖間距 ≥ 16px。
九、數據與欄位對齊
所有時間 ISO 8601 含時區;持續時間用秒整數;命名小駝峰:timestamp, apiName, status, latencyMs, isFromCache, dataFreshnessSeconds, tooManyRequestsCount, noDataCount, routeId, stopId, updateTime, stopStatus。
十、異常狀態文案
•目前顯示的是上一次更新的資料(更新時間:…)。
•查詢太頻繁,建議間隔 10–15 秒再查。
•來源暫時無回應,系統已排程重試。
•此站近期班次稀疏(noData 偏高),非系統錯誤。
十一、交付清單
•一頁式版型描述(上中下三段+每區圖卡用途)。
•四張指標卡的門檻與顏色規則。
•三張圖+一表的欄位說明與讀圖重點。
•配色與字級(含色盲安全)。
•更新與篩選行為(自動/手動刷新、篩選條件)。
•固定文案(遇到舊資料、限流、來源異常、no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