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應用主要是文學意義和排版的差別。
分段分行的意思就是說,分段後的文章和上一段文章語意上是分開的,亦即前一個話題已經結束,而另一個話題重新開始。
不分段分行的話在文意上,接下來的文章內容應是承接前文的,換行的目的僅是為了方便閱讀,避免過多的文字量造成視覺疲勞。
此外,若利用「Ctrl」+「0(數字0」」的組合鍵,可以發現分段分行的情況下,後文與前文間會出現一行的空間;但若使用不分段分行,則不會發生這種情形。而這也是Word排版時常用的功能。
分段是因為按下enter鍵才會分段,而這時的分行是由軟體控制的,當它轉到別的格式時(例如純文字),分行就會消失不見,只有分段。
當你強制分行時,轉換到其他格式,由於有強制分行,仍然會保留下分行的地方。
因此,如果你很在意在不同的格式間轉換時,仍然保持一定的分行樣式,就可以用強制分行,不然的話,一般而言,交由軟體去處理分行即可。否則當分行不是必要時,又得用人工的方式去消去行分,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小學寫作文,固定的格式是,每一段起頭空兩格。至於報紙上為了省空間,每一段起頭空一格,這是段落分隔初期的認知。
段落和段落的分隔,稱為分段,這在英文文書處理上,格式是很多樣化的。一般還算常見的,書裡面的段落分隔方式,不說出來一般人不會注意。英文書裡面,若一個節(Section)裡面有多個段落(Paragraph),第一段不內縮,但第二段以後就會開始內縮一個單位空間。又或者,每一段之間都用「更大的段落間距」來分隔。
這時候,段落和段落之間,大多使用「段落分隔」來分開。一般而言,盡量不要有「例外」,免得日後要處理這個「例外」比較麻煩。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是:「盡量不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段落分隔方式」。如果你用內縮的方式分段,那就不要再用間距的方式分段。
最後,才回答你的問題:Shift + Enter輸入的「不分段分行」,其實是為了「強調某一段文句,但這段文句仍包含在前一個段落」。只是形式上他得分行(因為強調),但文意卻是接續的。
比方說:
大文豪莎士比亞曾說:「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或是
大文豪莎士比亞曾說: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只是形式上分行,但被分行的句子和前面的句子仍是同一個段落。不過,這種「用手動控制」的分行還是少用為妙。
我舉個實際例子給你參考:
http://www.ithome.com.tw/plog/resserver.php?blogId=1006&resource=%E6%8E%92%E7%89%88.jpg
其實 Word 中所提供的排版功能,主要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方便使用者操作』,如圖片所示;不論你要不要用分行控制,都可以達到相同的排版效果,但是你若使用分行控制,就可以讓你更快完成這份文件。
舉例來說,在『將進酒』這段(共三行,以下用01~03表示)你必須多做:
若你是用分行控制,則只需要按下 Shift + Enter 就好了!你可以實際打打看,你就會知道差別在哪。
圖片中,共有三大段,每段第一行前面都有項目符號(黑圓點),所以分段及分行主要是方便讓你達到快速排版的效果,你不一定要使用分行控制,同樣可以達到你要的效果!
建議你實際打打看,你會較快了解,分行及分段的意義。
圖片中還包含了其他排版用語,我不做詳細贅述,因為市面上的書籍都有很詳見的介紹,建議你可以去參考參考。
分段分行和不分段分行對編輯文件上有很大差別,速度上有影響,我都以分段分行為作業,就好像樓上那些大大已經有很精闢的解釋,我想這是每個人操作習慣上的不同見仁見智,只要不影響你的作業就ok
這裡是在講 word 的分段分行嗎?
如果是的話,我補充一點
不同的「段落」通常會有不同的「格式」,而不同行是不會的
最明顯的差別,
在開始設定文字的格式,甚至樣式時,
就會體會到了
雖然不太了解問題, 我的使用經驗是, 段與段間用兩個 enter 隔開, 行與行間用一個 enter 隔開....( 儘供參考, 希望有幫助!! ?? )
以前沒有考慮那麼多
總是以不分段分行的方式做
感覺上未來在修改上比較容易
而且在WORD上做版面的排版也相當的方便
所以就一直用下去
反而覺得分段分行在排版上好像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