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大好,
上次關於客供料以及自購料的問題承蒙大家的熱烈回復,
現在我們又遇到另一個問題,
是關於產品差異的問題,
例如同一支USB隨身碟,
我們提供了好幾種不同的顏色產品,
當然成品料號要依照不同顏色來區分這個沒有爭議,
可是在BOM的設定上就有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也是我們目前的作法),
一個產品一個BOM,
也就是說若是成品有 10個顏色,
就必須要 10組BOM,
但是,
他們99%的材料是一樣的,
甚至成本都是一樣的,
雖說這樣做沒問題,
以前也是這樣做,
可是建檔跟維護都很吃重...
解法二是告訴我們,
只需要一組BOM,
這組BOM包含了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標準件,
另外則是選項件的部分(例如外殼的顏色 . 表面處理的方式),
全都建在這組BOM中,
不論製造生產配料或是查詢,
僅需敲入選項的內容,
就能帶出正確的配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第二種方法,
似乎比第一種方法可以省去很多建檔和維護的人力與時間
廠商也說明即便ECR發生,資料也可以方便處理
不知道版上的大大們,對這兩種解法的優劣,
有沒有什麼看法!?再次感謝!
kenchan0078提到:
解法一(也是我們目前的作法),
一個產品一個BOM,
也就是說若是成品有 10個顏色,
就必須要 10組BOM...解法二是告訴我們,
只需要一組BOM,
這組BOM包含了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標準件
另外則是選項件的部分
(例如外殼的顏色 . 表面處理的方式),
(恕刪)
解法二 :
第一階還是分顏色有十個
第二階只需要一組BOM(虛擬階) +
選項件的部分(例如外殼的顏色 . 表面處理的方式),
也是
一個產品: 共用料 放在一個BOM(虛擬階)
也就是說若是成品有 10個顏色,
就必須要 10組 BOM...
但是 第二階只兩個料號 共用料 放在一個BOM(虛擬階) + 選項件的部分
這些修改 可能需要 30 人工小時 = USD 3,000 元工程
一般公司可能花不起
(約 9萬台幣)
我遇到很多客戶
資訊中心還有跟大學合作的
她們認為 9萬對薪資是很少
她們一個月 10人 約 45萬薪資
但是對發包或是技術轉移是很多
因為老闆已經給薪資
不可能再請顧問來教
或是請顧問幫忙寫
albertachen提到:
我遇到很多客戶
資訊中心還有跟大學合作的
她們認為 9萬對薪資是很少
她們一個月 10人 約 45萬薪資
但是對發包或是技術轉移是很多
因為老闆已經給薪資
不可能再請顧問來教
或是請顧問幫忙寫
寧可讓專案多花 6 -12 月
或是讓客戶解除合約
就是不肯 請顧問來教
或是 請顧問幫忙寫
這可能是有些公司的基本理念
我們使用選項一. 在生產排程, 貨架安排及存貨控管上不會出問題. 我比較不明白的是, 為何建檔和維護會吃重? 應該是自動化處理.
比較麻煩的是, 需求預估如果没做好, 可能某顏色的存貨不足, 另種顏色又太多.
在SAP中PLM模組有個Classification System功能,這個功能可以幫物料、BOM、Project等等的Object做分類,可以幫各種Object再做更詳細的分類,您或許可以使用類似的功能來處理,不然相同的BOM建立十幾個實在是太浪費資料庫空間了而且也可能發生建立到錯誤的BOM。
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找PLM130的文件參考。
1.02年我在廣州支援 鞋業的例子:
若是相關區分顏色有其困難的產品,又其實為bom中的主材料,
那就乖乖用你提的第一種方法, 老實的維護多Bom 的鳥工作..
2.08年我在上海支援金屬加工業的例子:
顏色只是用於產品類的多個組成料的區分, 那建議用你的第二方法.
另外一提:
若有遇到 因為 漆料色彩極其昂貴(像nb裡的塗層料),又必須調漆,財務緊抓這個成本g點(可能耗用料極其龐大), 那就不同了,這時顏色就不是為option的條件了,必須慎重考量它.
第一種& 第二種 都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你的企業選用,但須考量日後產線有可能的變化
ps.我覺得albertachen說法很棒,用這觀念區分是比較簡易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