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24小時制 vs. 12小時制表示法:
11:00 → 上午 11:00
12:00 → 下午 12:00
13:00 → 下午 01:00
各位看到奇怪的地方了嗎?
在一般常識裡, 01 → 02 → ... → 11→ 12
但在電腦12小時制裡,下午 12:00竟然在下午 01:00之前!
我認為這是當初比爾蓋茲在訂定時沒規劃好 (抱歉找不到凶手,只好由老大負責),難怪後來被追殺(電影:追殺比爾)
各為覺得比較好的表達方式為何呢?
上午 11:59之前才是上午 12:00 已經是 中午
下午 12:00 在 下午 01:00 之前 >>> 你答對
中午 12:00 在 下午 01:00 之前 >>> 你又答對
下午 11:59之前才是下午 12:00 已經是 凌晨
上午 12:00 在 上午 01:00 之前 >>> 你答對
凌晨 12:00 在 上午 01:00 之前 >>> 你又答對
全球最大開放原碼 ERP
Skype: ADempiere/Compiere
技術轉移顧問
Albert 大師
感謝指教!
下午 11:59之前才是下午 12:00 已經是 凌晨
→ 據我所知,沒有所謂下午 12:00 的說法, (12小時制) 6/3 下午 12:00 ,應該說成: 6/4 上午 0:00 , (24小時制) 6/3 24:00 ,應該說成: 6/4 0:00
我覺得,最理想的說法是: (24小時制) 12:00~12:59 為中午,可惜這種口語表達方式不適合用在電腦上,所以在電腦上有2種方式表達:
電腦24小時制 vs. 12小時:
11:00 → 上午 11:00
12:00 → 上午 12:00 (缺點:不合習慣)
13:00 → 下午 01:00
其實這只是 Base 0 & 1 的問題。
先討論一下進制,當我們提到 Base 0 某某進制時,該進制內最大值會等於該進制減1,超過最大值就因進位歸0了。換句話說,12進制最大值是11,等於12時因進位而變成0;24進制最大值則是23,等於24時因進位而變成0。
再來討論一下12小時與24小時,1天24小時可分成白晝,所以1天分成2個12小時基本上是沒問題。
但問題來了,時間若以12小時制計,它是 Base 1 ,因為它的範圍為 1:00~12:59;而24小時制卻為 Base 0 ,其範圍為 0 :00~ 23:59。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把12小時制 Base 1 改成 Base 0 即可,也就是將AM 12:00 視為 AM 0:00 代表半夜、淩晨,而將PM 12:00變成 PM 0:00 就是中午、下午,這樣就不會混淆了。
其實我們的老祖先是很有智慧地,發明了子丑寅卯…等12地支來劃分1天,如子時代表半夜11:00 ~ 凌晨1:00,午時則代表上午11:00 ~下午1:00,看到時辰就知到處於1天中的那1個時段(淩晨、清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半夜)。
更絕的是時辰不以12:00來當分界,而是以11:00來當分界。沒有時鐘的時代,應都以太陽位置來判斷時間,而中午12點應是最準最佳的校正時間,但為何不以正午12點來當分界點呢?太陽所在緯度會因地球公轉季節變化,經度則與地球自轉有關,同一個日晷的會因所在經度不同而有快慢的問題,所以我推測這是解決經度及視覺誤差的最佳手段哦。
tom1686提到:
更絕的是時辰不以12:00來當分界,而是以11:00來當分界。沒有時鐘的時代,應都以太陽位置來判斷時間,而中午12點應是最準最佳的校正時間,但為何不以正午12點來當分界點呢?
午時三刻一到就!%$%&^(.... 那是 11:45分囉~
端午節來立個蛋是要 11:00 or 11:45 or 12:00 ?
午時三刻:明末以前漏刻是百刻制時,一刻有14.4分鐘,則是11點43.2~57.6分。清代的漏刻是九十六刻制時,一刻有15分鐘,因此是11點45分至12點整。
對了,雖然午時是上午11點~下午1點,但正時為12:00。
這篇有蠻詳細的解說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605&ctNode=40&mp=1
端午節立蛋:以萬有引力來解釋,影子越短的時間點,代表太陽在越相對正上方,所以在12:00前後效果最好。
謝謝您,真是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