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
小弟不材 請教一下
因為公司計畫導入iSCSI Storage 來做儲存虛擬化,若要做儲存虛擬化,不用做到HA,還需要導入那些軟硬體設備呢?
又該如何去規劃
毫無頭緒..
希望各位能幫個忙
不懂
就談不上規劃
而是找廠商提案
你的責任是確定儲存虛擬化解決了貴公司什麼問題and增加了什麼問題 ?
各方案的優缺與成本比較
確定到底該不該推儲存虛擬化
儲存虛擬化要做到的範圍是很廣泛的,如果你不是很懂,不太可能靠自己規畫建置,建議找幾家專業廠商溝通後請他們提供方案給你決定。
你的問題就像是一個吃魚,可是卻不知道要吃的是什麼魚?是淡水魚、海水魚?只知道要吃煮熟的魚吃,卻不知道要怎樣料理?要清蒸、紅燒、乾煎?
所以,假若你對iSCSI應用或是公司的需求為何時,建議你還是先將公司的需求先列清楚,然後直接尋求相關儲存設備廠商或是系統整合商協助,畢竟要導入原本所沒有的設備何況還是網路儲存設備,還是要支援虛擬環境,確實是沒有這麼容易,所以向專業廠商諮詢、溝通在尤其對你公司提案,這樣或許會比較妥適,而不會造成白白浪費時間或是白花錢買設備卻達不到公司的需求與目的。
你先找這家國內專業儲存設備代理商諮詢看看,他們無論是iSCSI設備或是具備iSCSI服務的NAS都有,他們也很願意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
星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ww.savemore.com.tw>
免付費技術客服專線 0800-022-568
要簡單的話,一台 NAS有支援ISCSI介面,就可以搞定了,但效能一定沒有專業的storage好!!
至於如何設定要看您的虛擬主機為何?以ESXI來說,內建就含ISCSI介面,可直接設定透過ISCSI線路傳輸到NAS上!如果您是一般PC(微軟作業系統)要連結NAS,且透過ISCSI線路傳輸儲存的話,PC電腦上面需要安裝ISCSI軟體(如:iSCSI Software Initiator)!!
何謂儲存虛擬化,可參考此網頁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8219
要導入儲存虛擬化系統,是為了整合公司內部異質的儲存平台,提供虛擬的空間給前端伺服器使用,如果公司內有不同介面的儲存設備(ex:iSCSI,SAN,SCSI...Storage),才有導入儲存虛擬化系統的必要。
就您文字敘述,大概只是買台iSCSI Storage,切幾個lum給前端伺服器做資料儲存用吧,是嗎?如果是,應該稱不上儲存虛擬化。
您的需求說明的太簡單了,大概很難有人可提供完整的資訊給你呦。
導入iSCSI Storage不等於儲存虛擬化
給妳幾個三方向參考
一.購買NAS
只是需要大空間
不在乎效能
方便分享
透過RJ-45提供多台電腦(Sever)額外的空間
PS:NAS雖然可以提供iSCSI但是沒有DAS(標準的Storage)來的穩定、效能也較差。
某些高端設備除外
二.購買DAS(標準Storage)
需要大空間
好管理
效能要求較高(虛擬化、資料庫....)
提供多台電腦(Sever)額外的空間
三.導入儲存虛擬化
整合現有儲存設備
建立儲存設備的備援機制
改善儲存環境的效能
這要看你的預算和目的
你的OS想儲存在哪裡才是重點...因為這也關係到Storage裡硬碟類型和效能
像我客戶有遊戲業者 , 用SSD來當iSCSI Storage...就超過癮
若您願意撥我手機 , 我可以帶其它客戶的建置經驗給你參考與規劃
0939500340 劉先生
謝謝
原文分享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4&t=4388717&p=1#55941144
這應該是你要的答案,若有問題,直接在mobile01私訊給我,我儘可能的協助你(我不是廠商,我是公司裡管伺服器的mis)
經驗分享,參考看看~~~~
之前測試過一台美國品牌的storage[PureStorage]型號是:FA-420,讓我印相非常深刻,為何印相深刻呢?因為它rebuled的時間只要10~30秒,無論是多大的disk組成的,後來我仔細的觀察,發現它隨時都在運算raid (array)的結構與成員,所以..............
例如你有一個機箱(Enclosure)內為24個slot,共有24個256G的硬碟(這次的經驗是使用SSD),扣掉最左側與最右側各一顆,作運算機制用途的硬碟,剩下22顆,作完raid 5後剩為5T多,但預設啟用Dedupe功能,因此系統顯示可用空間達10T左右,然後開始測試:
如果你的資料有2T,整座系統可以讓你拔硬碟,一直拔到剩下9顆(最左右兩側運算碟不算),系統都不會損壞,而且10秒恢復正常,甚至可以更少顆約5顆,因為它具備Thin Provisioning以及Dedupe(資料去重複化)的功能。拔了差不多後,再插回新的硬碟,一樣每插一顆,就10~30秒,它就rebuled完成(重新計算raid 成員)。
(只要系統顯示完成rebuild作業,就可以進行插拔,而且是隨意一顆的插拔。當初也以為是背景在作rebuild,不可能10~30秒就完成rebuild作業,因此也作了隨機插拔的測試,只要10~30秒內系統說rebuild完成,即進行任意一顆SSD插拔,結果一切正常~~~這種能力與功能,真的很實用,也方便)
之前還測試過,如果就現有小容量硬碟組成的raid進行全面升級大容量硬碟作業,它也很簡單,就是直接把小容量硬碟一個一個拔下來,當然測試時是慢慢拔的,一顆拔完約等5~10秒,等系統提示rebuild(重新運算)完成,再拔第二顆,一直拔下去................也可以拔一顆小的,插一顆大的,等所有小容量換完,空間就變大了,期間是不用停機的。(推估應該是controller與左右兩側硬碟在進行資料與raid結構運算)
當然還有測試過其他的flash storage產品,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到iTHOME搜尋一下關於flash storage的資料,個人有幸把國內外幾個品牌的flash storage玩過一輪,感嘆科技真是進步。
Flash-based固態儲存storage,按iTHOME對現有市場產品,分成了三種各具特色的產品類型—1、傳統磁碟陣列SSD版、2、專屬硬體式Flash陣列與3、通用硬體式Flash陣列。
因為手上工作任務的關係,目標是找尋最快、最好的flash storage產品,所以...........傳統磁碟陣列加入SSD硬碟的storage,就沒有考慮進行測試評估,因此目標就鎖定在「專屬硬體式Flash陣列」與「通用硬體式Flash陣列」
專屬硬體式flash storage測試過IBM flashsystem 820、840,以及Violin 6264的storage
通用硬體式Flash storage測試過PureStorage FA-420,以及Cisco Invicta appliance(就是一個2u機箱包含controller與24個硬碟slot插槽,一個獨立的機箱)
很可惜沒有測試到cisco invicta scaling 系統,主要是思科美國那邊有一點ship的問題,因此只有測試appliance。
這邊補充一下,PureStorage是屬於scaling up的型式,意即擴充機箱只能得到空間,無法得到效能的提升,型號(controller的頭)即決定此座系統的效能表現;cisco invicta scaling系統是屬於scaling out的產品,擴充機箱,即可提升效能,但有一個上限值。
各家的特色在iTHOME上都查的到,經過實際的測試,前前後後算一算這四最產品,應該測試了有6個月的時間,四套產品同時出現在機房內,同步測試,最主要的測試應用是在高負載的oracle資料庫,轉移到esxi vsphere系統上的環境可行性。
上述方案真的是很棒的方案,不過並不是每套系統都要用這麼好的硬體平台,因此最近就開始測試平價方案,目前使用synology RS3613RPxs + 12顆micron mx100 256G SSD + intel X520-SR2 10GbE網卡的效能測試,前端搭載2台 hp dl380 G7 + hp nc552sfp 10GbE網卡,因手邊沒有現成的10GbE switch設備,所以先用cisco UCS FI-6248 Switch先行連接測試,配合安裝esxi 5.5 u2 server,形成如下圖架構:
經過簡易的測試,在瞬時檔案傳輸的能力上,與專屬硬體flash storage,相差沒有非常大,不過長時間read/write大檔案,以及多套guest os同時read/write檔案,整體的效能會大幅降低,並不穩定;而在IOPS上,自然是遠遠比不上,同樣是上下起伏的,但維持在1.6~2.2萬間。
還有在讀寫的穩定度來說,平價的storage,它沒有建置專用硬體controller,沒有cache的設計(或許主機板上的RAM會充當cache),也沒有硬體的raid card,僅以網路卡作為controller的角色,soft raid建立陣列機制,並把網路port-channel LACP(線路容錯)作為HA的應用(不像標準的storage有兩個controller作active/active提供服務),自然在各項效能上是上下起伏不穩定的,現在所得到的高效傳輸能力與高iops,多數是來自SSD硬碟本身的能力。因為是走iSCSI協定,或許也要考量封包碰撞對效能所帶來的影響。
不過如果看在價格上(容量都為12T,一座要價上千萬,另一座只要30萬),我想應該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也要評估風險~~~畢竟大一點的公司應該不會把重要資料庫系統放到國產的nas上,但是如果說是放置檔案伺服器、AD、exchange server或是輕量的資料庫系統,我想它是非常經濟與高效的一種選擇。同樣的,如果公司規模不大,但是又想將所有的系統建置在虛擬環境下,預算又不多,這樣的架構,個人覺得還不錯,C/P值滿高的。
下面測出數的數據與官方公佈的差異很多,主要是因為storage作為esxi server的datastore使用,相關guest os的硬碟是長在這個datastore上的,經過了esxi這一層,因此效能大打折扣。
按上述多產品的實測經驗(RHEL 5.8 64bit + FIO工具),約可得到一個效能降低比率..........約減少75%的效能,即打了25折。這個比率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不過為了享受虛擬化帶來的好處,硬體又是越來越便宜,如果花費的起,應該是要使用它才是。
使用它同時還會帶來一些好處,例如................多個database可集中在一部intel base的主機上執行,後台連接flash storage,提供高IO的效能。
多數高IO負載的資料庫是可以應付的(但如果是高運算負載的資料庫系統,也適用,但要另外設計),同時也可以節省不少資料庫的授權費用。若搭配esxi虛擬化,應用的方式會很多樣化,而且esxi有FT、HA功能,這些功能可以節省額外要花錢購買的容錯軟體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