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
上禮拜理想妹請問大家有沒有導入虛擬化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回應雖然不多,但是還是有熱心朋友分享了他們對虛擬化的心得,非常感謝!
本周的問題當然要繼續「更上一層樓」啦!(理想妹也是懂得上進的)
那就是想問問各位,您的公司是否已計畫導入雲端、甚至已經開始使用?有沒有甚麼心得或過程是您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呢?(好經驗壞經驗都沒關係哩…)
企業建置雲端可是個大投資,哪一種平台或軟硬體的搭配讓您感覺上最好用呢?
謝謝大家!
虛擬系統和雲端有共同的根源-虛擬化, 但其實是兩回事. 雲端系統上可以跑虛擬系統, 最大的虛擬系統為VMWare, 領先其它如Microsoft Azure, Linux KVM, Xen,.... 最大的雲端系統為Amazon EC2, 領先其它如RackStack, Google App Engine,.... 開放原始碼的雲端系統如OpenStack, CloudStack, OpenNebula. 虛擬系統是雲端系統的基礎,但常常"為上雲端強說雲".
依據上一個問題, 我查了一下IBM PureFlex, Google的回應幾乎都是去年年初的資料, 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Pureflex其架構如同OpenStack, CloudStack, OpenNebula, PureFlex的發展應早於OpenStack, 而IBM也是OpenStack的成員, 另我疑惑的是, PureFlex像是RS/6000的演化. 但是, 又是Amazon/OpenStack的模式.OpenStack會不會成為PureFlex的核心? 而PureFlex是否支援Ceph? 支援了甚麼SDN? 如果iTHome能夠有專欄介紹, 是否會比問自己都不清楚的問題還好?
biz大, 為您轉來IBM的回覆:
親愛的BizPro.
IBM PureFlex™ System 是以 IBM Flex System™ 的元素為建置基礎。Flex System 包含運算、儲存、系統管理與網路功能等元件。這些元件經過預先配置和預先整合,形成三個 PureFlex System 產品版本:快速版、標準版及企業版,可提供執行就緒 (ready-to-go) 雲端基礎架構。
IBM PureFlex System 最新發展與訊息,請拜訪: http://www-03.ibm.com/systems/tw/pureflex/pureflex_overview.html
IBM PureFlex System 是一個Cloud Ready System,採用IBM SmartCloud Entry 方案運行在PureFlex System上,可以建立企業私有雲與混合雲的IaaS服務。IBM SmartCloud Entry 3.1支持並採用OpenStack。
更多IBM Cloud 支持Open Standard訊息,請拜訪:
謝謝回覆. 汗顏啊, 我依然不懂 Pureflex的重點是什麼.
依據http://www-03.ibm.com/press/us/en/pressrelease/40519.wss
IBM推出基於OpenStack標準的SmartCloud Orchestrator.
在連結中的影片中, IBM軟件部門行銷副總Scott Hebner說的很清楚, IBM下一個旅程將緊緊擁抱雲端開放標準.
這說明了PureFlex的未來嗎? 擁抱OpenStack?
在吳其勳的文章中, "整個IT世界都更開放了,你呢?"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81088
主題是OpenStack, 上個月, 我在VirtualBox中建了openstack, 發現缺少了一塊核心的功能: Monitoring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這是IBM的SmartCloud Orchestrator扮演的主要角色. 其它OpenStack的大咖成員, 如Microsoft, VMWare, ....等大概都有這一塊拼圖吧? 這是合理的, 這塊拼圖, 我稱作"開放的誘惑 Temptation of Openness", 也是各大廠願意共同成就OpenStack的原因吧. 然而, 這又像各大廠在OpenStack中翻雲覆雨, 其實各有盤算, 因此, 我早早棄了OpenStack, 轉為Apache的Cloudstack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 我沒有幾個億來做這塊拼圖, 只是, Cloudstack的官方文件謬誤甚多, 要花功夫去修正, 但是, Cloudstack卻是真實商業化的雲端系統.
近幾年許多都在扯「雲」,漸漸透過資訊廠商不斷地教育市場,好像「雲」= 虛擬機,但真是這樣嗎?尼可拉斯.卡爾 在他的「Big Switch」(2006 出版),談到未來資訊環境願景一如過去從私有電力設施到公用的歷程,未來資訊環境也會變成「水電」一般。這幾年談的種種「雲」的優點,如:節能,資源共享等,究竟是服務器機電的成功致使節能,或是中介軟體才使得資源共享得以達成,其實許多人已經開始反省,「雲」是否是個假議題?由五花八門的功能看來,「雲」所耗用的軟體版權成本比硬體還可怕,「雲」不是要提供超強運算環境而設的嗎?這些 TCO 矛盾促使了這樣的反省。Open Stack 是要讓許多開源虛擬機軟體有個依歸,在管理上天下一統,但若是某種運算中心已經有完備的管理機制,也能兼容並包其他虛擬機軟體格式,又何必再去削足適履遷就其他管理模式呢?因為其管理目的與需求是一致的。尼可拉斯心中未來資訊環境願景在短期還不能實現,最主要因素是應用系統是否能寫的像 Google 那樣的真雲,挑戰實在太大。IBM PureSystem 是否是最佳的管理模式,見仁見智,但至少在其龐大機海產品中,注入統合管理的概念,這對於大恐龍而言是個反省。
我們的公司有在賣雲端產品耶...
要參考嗎?
從"雲端"這名詞出現後,一直覺得這字眼
根本是用來呼嚨那些遠遠站在IT設備高山下的非IT人的,
"雲端"不過只是將原有IT應用歸類出一個新名詞
玩文字遊戲而已,
實質的IT技術內涵有變嗎?
如果架構雲的IT人自己也跟外行人一樣滿嘴雲來雲去,
未免讓人覺得和行外人一樣膚淺
EX:
USER:我們公司上網速度快又從未中斷,是怎麼辦到的,是用雲端嗎?
IT:是的,我們提供雲端上網服務(os:不過是2WAN的Load banlance設備起作用吧)
USER:我從手機和電腦,和PC都可以讀取同一份報價單,是用雲端嗎?
IT:是的,我們提供雲端儲存服務(os:不過是跨平台的NAS設備起作用吧)
USER:.....
所以IT人
可否多講一些有內容深度的內行話
談談IT建設的實質內涵
談談IT架構的完整規劃
如何造雲
如何導入雲端
應該只留在要爭取預算的"報告書"上吧!
否則學外面的人談這些"空話"
請問當"雲端失靈"時,叫誰去DEBUG?
對了,叫"雲端廠商"來啊!
是的,恭喜您,剩一張嘴的
"雲端IT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