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理想妹前幾天看到一個IT朋友在自己的部落格寫道,公司花了3000萬導入某系統結果失敗,老闆非常震怒,從此服務他們的SI在公司裡成了「不能說的名字」,理想妹好奇請教一下大家,發生導入失敗這種天大的悲劇,會是哪些原因呢?各位聽過那些超扯或超離譜的理由嗎?
albertachen提到:
[主要目標]不清處有主軸就是[失敗]
idealmei提到:
3000萬
可能是3億的案子硬砍到3千...
像核四費用一直漲也是沒做好
典型專案失敗的案例
凡是該犯的錯差不多都犯了
現在就是一個不上不下
開也不是
不開也不是
白花幾千億連究責也做不到
超級離譜
ted99tw提到:
可能是3億的案子硬砍到3千...
也可能是
3百萬的案子硬灌水灌到3千萬
一言以敝之
就是人謀不臧
antijava提到:
3百萬的案子硬灌水灌到3千萬
確定不是三十萬的案子?
這是在說明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嚴重嗎??
tecksin提到:
三十萬的案子
借問一下
在民間機關裡
什麼方法可以讓30萬的案子
灌水灌到3000萬??
select提到:
在民間機關裡
什麼方法可以讓30萬的案子
灌水灌到3000萬??
當你的案子裡有 兩千九百七十萬需要拿來當打通關回扣的時候...
or
簽下一百年的維護案 30 * 100 = 3000(萬)
不要想一次到位
應該試著功能切開
分批導入
設計系統的人與實際在用的人的想法
往往有落差
所以導入時一定會有陣痛期
不是用的人要習慣系統怎麼用
就是寫系統的人要配合修改
還有最上頭的要貫徹使用的意志, 不然用的人只要抱怨, 又變成系統是寫爽用的
我3年前寫的簽呈系統
寫好後也是花了1~2個月, 最後才全公司的人從舊版系統全搬到新系統來用
之前曾經運氣不錯參與某個三千萬的案子...
之後在面試時, 到了某間具官股的 SI 公司面試
他們問我你曾做過最大的案子有多少錢...
當時我還小小自豪的說出了這個數字... ^^"
但面試官回說, 我們做的案子都是以"億"計價~ @@
deanya提到:
他們問我你曾做過最大的案子有多少錢...
要這麼講...實際金額我不清楚, 一般都是三四百台以上的Cluster, 要不然就是全省走透透的案子.
tecksin提到:
一般都是三四百台以上的Cluster, 要不然就是全省走透透的案子.
因為我是Software RD, 所以沒機會碰 Infra 這麼大的金額... XD
tecksin提到:
要這麼講...
我也不知我參與的案子實際金額,只知那個案子如果失敗,全台會停電,大家會沒水喝,D槽會自動銷毀....
我也不知我參與的案子實際金額,只知那個案子如果失敗,D槽演員會沒水喝,全台會自動銷毀,人類會一片黑暗....
泰大,我們是做到同一個案子了嗎??....
我圍的是那美人的案子...
那應該不一樣,我是比克星的案子...
總裁難道不知道可以一案兩開嗎?
『我聽我朋友說,買一台一千多的IP分享器就可以啦』=>公司用雙WAN....
『我朋友也是做這種的,他說不需要花這麼多錢啦』=>據說他們公司時常收到微軟ˋ的通知,幫她公司處理規劃的朋友也不知道跑去哪
『你不知道我後面的股東也是搞這個的喔?我可以隨時叫他進來接手』=>到現在都沒動靜,而且越來越慘
簡單說就是會說這句話的主管只會誇大,然後看看能不能拿到回扣或者是其他好處,上鉤就上鉤,不上鉤就會想辦法排擠掉
第一,是沒後臺。就像寡婦睡覺,上面沒人。
第二,是政策多,又變得快。就像妓女睡覺,上面老換人。
第三,是內部不團結。就像和老婆睡覺,自己人搞自己人。
最大的問題應該會在"溝通"的部份,跟開發人員的溝通,跟使用人員的溝通,跟高層人員的溝通,跟系統的溝通部份(寫系統的人通常跟用的人的想法落差會很大),如果可以解決人的溝通問題部份,系統的導入可能會比較順遂,我遇過那種導入失敗的,包括我自己開發導入失敗的也有,原因大都跟"人"有關係
迷信名牌!!
就像改名字一樣,以為把名字改成大明星的名字,
自己也會變成大名星.
沒有考慮到自己的需求.
這問題問得很好,大家的分享可以當借鏡。
個人遇過一個連鎖體系2000多萬的案子fail掉
主因是該公司內部組織一直在異動
負責導入的單位主管也一直變動
造成很多作業流程一改再改,
結果快上線時才又要修改程式
偏偏程式有一部分是外包對岸的,
結果一加新功能,原有舊功能反而失效或異常,
造成使用者口碑不佳,怨聲載道
最後竟決定又回去用舊系統!
人微言輕。悲劇!
如果承包商是SAP、Oracle、鼎新,這樣質疑這家客戶:「99.9%的美國Fortune 500、兩岸三地華商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都是把相同的『best practice template』套用給這些跨國大集團,都百分之百成功。你們公司的要求、作業不符國際級管理水準!自己先回去學校充實後再回來和我們顧問學習!」的話,相信這家客戶裡面的頑劣份子會馬上閉嘴,火速結案,召開記者會,在ithome發表「又一個重大成功案例」。
你們公司的要求、作業不符國際級管理水準!自己先回去學校充實後再回來和我們顧問學習!
我們都用是 [最佳結案收款方法] 『best practice template』
取得公司業績要求
這些客戶都是喜好 [國際級管理]
就是喜好 [造假迂迴繞圈]
就是喜好 [使用不是為你開發的套裝軟體]
我們是全球最大ERP軟體的原廠[原設計顧問]
我們不是[銷售顧問][導入顧問]
沒有預算, 只有廣大的想法
idealmei提到:
公司花了3000萬導入某系統結果失敗
主題沒提到何種系統:ERP?MES?HR?會計?公文電子化?...
也沒有提到哪種行業:電子?鞋廠?大賣場?超商連鎖?鋼廠?貨運?客運?forwareder?航空?船運?...
如果是製造業ERP大失敗案,那麼,我只相信一個原因:「軟體不合用」;我最不能接受的理由是:「溝通不良」。
為什麼失敗的原因最不可能是「溝通不良」?因為這個產業最常用的藉口無法解釋這項邏輯疑問:
「如果溝通不良的話,可以一再溝通。一年的時間如果不夠溝通,那麼,兩年、三年...一直溝通下去,總有舖平溝通障礙的一天吧?怎會搞到(a)各方人馬互相推諉(b)互相指責(c)一起隱瞞失敗?」
換言之,軟體商的業務代表膨風,謊稱其軟體市佔率有多大,fortune 500都在用它。軟體商的業務代表告訴老闆:「用了這玩意之後,我們將用世界級的『best practice』套用在貴公司上面,教導你的企業世界級的管理精華,引導你的集團邁向世界尖端,向上三級跳!而且,這玩意只有一流企業才用得起,我們也只願意賣給一流企業!(意思是說:二流企業的閒錢太少)!」
好大喜功的老闆最喜歡這種空洞的行銷術,加上私心重的IT主管在旁邊扇風點火,就給它潦落去。老闆無知,用人不贓,怪誰?就如同美國加州的前任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一樣:任由軟體商的業務總監夥同其IT主管擺佈:
http://www.insightcp.com/blog/why-sap-hrpayroll-projects-fail
大賣場連鎖:
http://www.cio.com/article/31518/Supply_Chain_Hershey_s_Bittersweet_Lesson
美國California's Marin County:
http://www.zdnet.com/blog/projectfailures/understanding-marin-countys-30-million-erp-failure/10678
還有,把一家美國(好像是)第3大藥廠搞到破產。忘了該藥廠的公司名。自己去查,應該不難找。
台灣的瀚宇彩晶在15年前花1億元買全部模組,30個IT高手無法駕馭這隻恐龍。減資數次後,現在每股最新報價是...當時忘了要去放空這家股票,搥心肝!
Sitig大, 可能把很多事情搞在一起了. 諸不知企業成功的因素原因多多, IT系統的成功只佔一部份, 而且是比較小的部份.
如果看眾多台灣企業的發展過程, 大多是在初步成功後, 公司成長的速度快過組織成長及系統(制度)成長,此時也沒聽說其快速成功的原因是因選了正確的IT系統(ERP?MES?HR?會計?公文電子化)?
不要拿一家不太成功公司為例子, 而否定其公司所有的一切, 這太以偏概全了.
tecksin 說:
要這麼講...實際金額我不清楚, 一般都是三四百台以上的Cluster, 要不然就是全省走透透的案子.
突然想起公、教人員的揮霍民脂民膏重大犯罪案:工研院貨櫃電腦
主犯謊稱:本大博士就是要帶領台灣的雲端科技趕英超美,擊倒Amazon EC2。錢拿來!,掏空國庫。
最近聽一些人談起工研院跟資策會要對雲端計算投入 165 億...資策會跟 Trxxx 是大騙子, 中華電也在混雲端
:
雲端計算--貨櫃電腦http://www.ptt.cc/bbs/AfterPhD/M.1271407984.A.1AE.html
tecksin提到:
實際金額我不清楚, 一般都是三四百台以上的Cluster
sitig提到:
揮霍民脂民膏重大犯罪案:工研院貨櫃電腦
這樣子寫也搜尋的到
專案有相當多性質,即使是10萬元的案子,成本也低,有些牽涉層面很廣,也會失敗,問題還是在於專案人員對該專案的掌握程度。
因為筆者沒辦法看到系統導入是指哪種系統,只能講一些經驗談。
若是資安設備或網路設備導入的方式通常失敗率不高,只要非斷頭產品,不是與廠商人員感情搞太差,原廠或代理商技術人員的協助都是OK的。
若是大型系統的導入,包括工作流程如ERP系統導入,規劃階段是相當大的工作,以及掌握公司實際流程,且務必採Top-down方式導入,但需求訪談務必是Bottom-Up。
筆者服務的單位曾經導入大型專案而失敗的案例,大多因為牽涉諸多設備與軟體整合問題,以及根本沒有跟使用單位溝通就直接推廣。
筆者認為規劃與小規格測試是相當重要的系統導入工作,如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的新GPO導入計畫,筆者都是小規模測試與調校,確認日常作業的影響程度,才轉送下一個單位測試。
如何確切掌握專案風險,以及找尋最佳方法去管理這個風險,不論是採用模擬方式或小規模導入方式,都是盡量降低失敗風險的方法。
簡單幾個字回答:「任何光怪陸離的原因都源自於 "人"」。
人對,事就自然會對。
這個 "人" 包含老闆自己。
曾經看過一個小專案,全部的成員換過 4 輪,只有一個人沒換,那就是老闆自己。
所以您說問題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