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用來取代 Server 內建的硬碟....
早期硬碟很貴, 如果每一台 Server 都配置內建硬碟的話, 成本高得嚇人; 所以就有 SAN 的出現, 讓很多台主機都可以共享一個儲存體, 以分散成本.
到了近代, SAN 仍然是大量擴充的最佳選擇, 因為把硬碟拉出來放在主機外面, 就可以有無限大的位置, 可以放置硬碟, 不再受限於主機機體的空間大小. 主機內建的硬碟數量頂多只有 20~30 個 Driver Bay, 但 SAN 採用硬碟櫃的架構, 理論上可以無限層堆疊上去, 無限制擴充容量.
現代大型企業的資料庫容量動輒 PB 起跳, 沒有 SAN 的無限擴充能力, 無法辦到.
1 PB = 1000 TB, 一個 6PB 的資料庫, 用 6TB 的硬碟來裝, 至少要 1,000 顆, 你找不到一台主機可以安裝 1,000 顆的內建硬碟.
此外, 高可用性叢集容錯(HA)的技術, 也需要使用到 SAN 的硬碟 Block Level 共享能力, 多台主機要有共享硬碟區才能組成容錯叢集.
舉一些 PB 級的例子:
Google 的伺服器, 每 72 分鐘就要處理 1PB 的資料量.
eBay 每天會增加 50TB 的資料, 累積 200 天就有 1PB, 而會計法通常規定資料要保留 5 年
eBay 的商業分析師每 8 秒會產生出 1TB 的分析資料, 一天就可以破上百 PB
eBay 光是顧客的購買紀錄就保存了 6PB 的資料
義大醫院 7 年的資料量有 120TB, 預估再過 5 年就會上 PB
美國 Walmart 超市的資料庫有 2.5PB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資料庫有 1.5PB
Dell 的資料倉儲內有 1PB 的分析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