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昨天我們把 WordPress 跟 MariaDB 成功部署起來,透過 Volumes 保存資料,並讓前端和後端能透過 Service 正常連線。雖然功能上都沒問題,但回頭想想,這些 Pod...
前言 上一篇(Day 24),我們聊到 Pod ↔ Pod 之間是怎麼溝通的:靠 veth pair、bridge、CNI 插件這些基礎設施,把封包在 cluster 內送來送去。這樣 cluster...
前情提要 昨天我們看到 Kubernetes 如果將資料存儲脫離 Pod 的生命週期,從 Volume 到 PersistentVolume (PV)、PersistentVolumeClaim (...
前情提要 昨天我們看了 Liveness Probe 與 Readiness Probe,了解了 Kubernetes 如何透過探針機制判斷一個 Pod 是否真的「健康」並能夠提供服務。這讓我們不只...
前言 在 Kubernetes 剛誕生的時候,它的核心目標就已經很明確:負責調度與管理,但不要自己下去做「跑容器、拉網路線、搬磁碟」這些體力活。不過問題馬上出現了: 容器 Runtime:一開始大...
前情提要 昨天我們看了 Job 和 CronJob 如何處理一次性任務和排程任務。Job 解決了執行完就結束的任務需求,CronJob 則把時間排程納入,讓批次任務能自動在固定週期執行。 不過,光是...
每當 pod 需要存取一些機密資料時,可以透過 secret 取得,今天將討論權限以及如何取得。 Manage Kubernetes secrets Secret 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建立(1) 以 k...
前情提要 昨天我們看了 Pod 調度策略,從最簡單的 Node Selector,到更靈活的 Node Affinity / Pod Affinity,再到從 Node 角度反向管控的 Taints...
前情提要 昨天我們專注在 Label 與 Annotation。 Label 是 Kubernetes 世界的「身分證」,像是讓 Deployment 找到自己的 Pod、Service 能正確導流...
前言 在 Day 19 我們談到監控與告警,讓我們可以「看到」叢集發生了什麼事,也能在異常時即時收到提醒。但除了被動監控之外,叢集其實還需要一種 主動調整資源 的能力 —— 這就是 KEDA (K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