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Web 2.0」這概念,是從O'Reilly與MediaLive討論國際研討會議題開始的。自從網路崩盤後,許多重要、精彩,極受歡迎的網路新應用,突然有規律地出現,倖存的網路公司,似乎都有一些共同點,這是否意味達康崩盤正代表重要的網路轉折點,或者我們可以把這些新應用的特徵,統稱為「Web 2.0」呢?我們發現,Web 2.0的網站特徵已經被廣泛運用,而且網路上也出現許多Web 2.0的線上研討網站。
Web 2.0.的意涵
1. 網路應當被視為是平台
一個正在演變中的過程,很多想法是從Web 2.0 的核心向外擴散出去的。Web 2.0的原則進行初步討論。當初第一個想到的觀念是「網路應該作為平台來使用」,這也是Web 1.0寵兒Netscape跟微軟抗衡時所提出來的口號。
2. 引領群體智慧
部落格與群體智慧
Web 2.0時代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的關鍵因素,最主要來自用戶貢獻所生的網路效應。
3. 資料是下一個「Intel Inside」
在網際網路時代,掌握資料庫,就掌握市場,並獲得巨大財務報酬。特定種類的資料是Web 2.0應用程式的基石,我們將會看到程式開發者與資料提供者之間的激烈競爭。而贏家屬於那些最先吸引到大量使用者,再收集彙整使用資料,建立系統服務的業者。
4. 軟體升級模式走到盡頭
由於不斷的推陳出新,即時觀察使用者的行為,了解新功能使用的狀況,也因此成為另外一種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純粹的Web 2.0公司擁有的是與生俱來的優勢,因為他們不需要擺脫老舊模式,以及與其相應的商業模式與獲利來源。
5. 輕巧的程式設計模式
a.支持輕巧的程式撰寫開發模式,容許鬆散組合的系統
有趣的創新網路應用可來自鬆散、甚至脆弱的組合。Web 2.0與傳統的IT思考邏輯大相逕庭!
b.散佈(Syndication),而非協調(Coordination)
總是想辦法將資料向外散佈出去,而不去控制當資料到達另一端的時候的狀況。這個觀念是網路非常基本的信念,是對所謂終端對終端(End-to-End)原則的反省。
c.Web 2.0的思考邏輯善於再利用,新的服務,就純粹是把兩種現存的服務加在一起的結果。我們能夠預期在Web 2.0時代,只要善於動員與整合其他人提供的服務,同樣可以擊敗競爭對手。
6. 超越單一裝置的軟體
Web 2.0的另一項特徵是不再侷限於個人電腦的平台之上。要超越為單一裝置發展軟體,才有辦法在長期內獲致高利潤。許多網路服務軟體本身並非網路應用,但是卻利用網路平台的力量,使網路成為其架構內緊密結合,幾乎無形的一部份。越來越多的裝置與新的平台相連,試想,當我們的電話或汽車所提供的不再僅是消費資料,而是產出資料,應用軟體會呈現出什麼樣貌?即時交通流量控、動態集會、市民新新聞等,都只能略窺這個新興平台所潛藏的可觀能量。
7. 豐富使用者的感受
未來幾年將有更多新的網路應用出現,是真正的創新應用,同時讓網路介面一如個人電腦介面那樣豐富。至今每個平台的改變,總是創造出市場新的領導者。Web 2.0革命不會侷限在個人電腦上的應用。後進者的最佳競爭機會就在充分掌握Web 2.0的潛能,成功的公司從用戶身上學習如何創造應用,以參與式的架構來打造主導優勢,不但改進軟體的使用介面上,也共享豐富資料。
談了這麼多有多少了解web 2.0的重點在哪裡了吧…更精彩的資訊,敬請期待後續延伸的介紹
以一些網站來當例子, 實在難以說明那七點有哪些不在Web 1.0出現的. Web 2.0也非一個革命, 只是科技的進步. 如果從資訊的發布技術的角度來看, 可以看出Web技術的演進是有脈絡可尋的.
HTTP: request-based web
-->Web 1.0, 已在大眾市場成功, 起一個網站, 輕而易舉.
HTTP+AJAX: pull-based web
-->Web 2.0, 高資源需求, 不環保, 只能小眾市場成功, 如大公司, 大投資.
HTTP+COMET: push-based web
-->Web 3.0? 有初始HTTP在大眾市場的成功機會, 但無AJAX的高資源需求.
什麼是push-based web? 很簡單, 和pull-based web反過來看世界. 轉個彎, 地球為因此得到救贖.
Facebook, Twitter, Plurk,...等用的都是Comet的技術. 世界已悄然改變, 如同輕聲的貓兒走過歷史的碎瓦中.
我之前也介紹過 Web2.0 利用報告的方式呈現給老師,不過找資料的過程發覺 Web2.0 沒有感受,都是文字應該還是非常抽象的東西...,所以報告內直接點名一些網站出來,和它所使用的技術 (其實些技術沒有說用了就是 Web2.0) ,和過去 Web1.0 的習慣比較,這樣入門比較直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