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3

【MCloud搶先詮釋私有雲】

  • 分享至 

  • xImage
  •  

私有雲 (Private Cloud) 是植基於企業自己的資料中心,而有能力建置資料中心的企業,通常都會有專業的網管人員以及系統管理人員,同時也必須擁有大量的伺服器硬體 (server hardware) 與網路基礎建設 (network infrastructure),通常也會有 AD 或是自己的安全管理機制,這些工具與軟體是現在市面上很多 Windows Server 系列的書籍有介紹和教學的,因此目前即便是國外,也幾乎沒有私有雲的建置專書 (都是理論知識)。

如果想要知道自己企業建置的是否為雲端平台或應用,請檢視自己的資料中心或是主機群是否具有下列的特性 (這是 NIST Cloud Computing 定義的五項特性):

自我控制的隨選服務 (On-demand Self-service):
簡單的說,就是自己可調控需要的服務類型,不論是 Compute Instances, Storage Resources 或平台應用等,當然服務可以視經營的平台是什麼,IaaS, PaaS 和 SaaS 有各自專注的領域。
充足的網路頻寬 (Broad Network Access):
這在公有雲非常重要,因為要處理所有 client 運作需要的頻寬,對私有雲來說,企業的資料中心對內可以承受所有企業內部需要的流量的頻寬,對外則是可以支援外部員工,合作廠商與行動裝置的流量。
資源池 (Resource Pools):
這是雲端核心特性之一,如果沒有資源池的話根本就不能算是雲端,包含隨選服務以及快速且具彈性的擴充能力都要由資源池來提供,若沒有資源池的話,就無法對服務的運算資源進行調控 (Scale-Up/Scale-Out),而資源可能是運算資源 (CPU/RAM),網路頻寬或是儲存資源等。

快速且具彈性的擴充能力 (Rapid Elasticity):
這是雲端核心特性之一,若服務無法彈性的進行調控的話,根本不能算是雲端服務,這也是為什麼虛擬化技術會成為雲端運算的關鍵技術之一的原因。

可評量的服務 (Measured Service):
這對公有雲十分重要,因為這是收費以及確保服務品質 (SLA) 的關鍵,但對私有雲也很重要,因為可以計算目前服務以及資料中心目前的使用成本與效益,IT 人員也可以動態的監測服務的健康狀態 (Health),以即時反應服務應有的品質。

當然,以微軟的產品線與技術能量,在公有雲和私有雲間都有完整的產品線,對於企業的私有雲建置來說,只要選擇適當的產品線,以及適當的規劃部署,就能成功的建置出私有雲架構,但還是要滿足上述的五大特性,才可以真的稱為私有雲。

http://www.dotblogs.com.tw/regionbbs/archive/2011/01/22/public.cloud.vs.private.cloud.aspx

以硬體來說,現今在網路技術與硬體速度的架構上除了價格,相信在3年之內,打造雲端不是太大的問題。而是在思維與教育上的進展,就不是很好去預估時間。
以MS 的SKYDRIVE提供不算少的空間,但在使用上問書卻不如Google Docs的便捷與授權的分層可公可私,當網路硬碟也與Dropbox的支援與使用介面來的親民。
在W8推出之後,可以看見MS趕上的決心。

在80%的一般人已被蘋果占去,而MS的強項企業方面,在台灣老闆的資訊思維都還跟不太上雲端!!
除了在技術上的安全外,公有雲整合是必行之路。

使用習慣與市占率是MS的強項與資源,Google擁有強大的免費資源,APPLE則是有死忠的消費品牌力。對用戶來說,簡單與相容性是MS的包袱。

當然這次在W8與SC2012的終於看見MS迎頭趕上!!
也希望MS能繼續強化行銷與打造消費品牌力^^讓更多人再次看見MS的藍藍光吧!!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