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17 iT 邦幫忙鐵人賽
DAY 19
0
自我挑戰組

TED逆襲系列 第 19

TED逆襲_Day19_Caring for engineered tissue

  • 分享至 

  • xImage
  •  

如果僅是培養細胞,倒是沒什麼特別,要是能夠培養出組織呢?
對於組織可能還無感,要是跟你說能夠培養出心臟呢?

Nina每天與微小的生命為伍,也就是細胞。
日常工作就是將細胞從原生環境,強制移民到一台特殊的機器,
居住在小盤子,也就是熟知的培養皿,
從此細胞就只有培養基可以吃了。

Nina是要做大事的人,
怎麼可能甘於做沒有挑戰的事情?
遠大的目標就是培養出組織,
不僅能夠移植人體,
同時也能當作實驗體。

然而,依照傳統的培養方式,
是不可能達到目的,必須要有所不同。

Nina發現細胞的思念是一種病,
容易因為想家就不吃不喝不動,
如何打造出原本生長的環境(仿生模樣),
就會是成敗的關鍵了。

以培養出心臟為例,
要先了解心臟的特點,
接著在實驗室打造出一模一樣的生長環境,
好騙騙細胞乖乖配合。

心臟的兩大特性:跳動與流動。

跳動的模擬,透過在細胞培養系統(生長環境)加上電極,
猶如音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細胞就乖乖收縮了。

流動的模擬,透過在細胞培養系統(生長環境)製造微管,
在透過微管注入細胞所需食物,細胞就會覺得食物變好吃了。

經過實驗Nina得到兩個結論:

1.即使環境再惡劣,細胞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 對照組:沒有被電的老鼠細胞
  • 實驗組:有被電的老鼠細胞

即使沒有被電擊加持,
對照組還是微微跳動,
實驗組則是跳動到肉眼可以察覺。

2.細胞很認命,什麼事情全部都做完:

細胞都做完了,
相較於其他職業,
Nina並不用做太多事情,
絕對不是Nina偷懶不做事,
她只需要驅使細胞做事就好。

常聽到我們吃什麼就像什麼,
不如說是細胞吃什麼我們就像什麼。
細胞掌管著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口覺的感受,
影響著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

最後,從對於實驗室的仿生環境管理的概念,
是否我們也該納入用於人類自身的生態環境呢?

恐怕很難,不然為什麼要積極找尋第二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地球?


Caring for engineered tissue
Nina Tandon
http://www.ted.com/talks/nina_tandon_caring_for_cells?language=en


上一篇
TED逆襲_Day18_Selling condoms in the Congo
下一篇
TED逆襲_Day20_Programming bacteria to detect cancer (and maybe treat it)
系列文
TED逆襲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