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19 iT 邦幫忙鐵人賽

DAY 17
3
Modern Web

Angular 大師之路系列 第 17

[Angular 大師之路] Day 17 - 使用 HTTP_INTERCEPTORS 攔截 Http Request

  • 分享至 

  • xImage
  •  

在開發 Angular 應用程式時,HTTP 請求絕對可以說是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而在一般的應用情境上,我們很常會需要針對請求再做額外的包裝,或統一的管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 HTTP_INTERCEPTORS 來協助我們攔截 HTTP 請求,並做額外的處理!

類型:技巧

難度:4 顆星

實用度:5 顆星

建立一個 HTTP_INTERCEPTORS 實體

要建立 HTTP_INTERCEPTORS 很簡單,先建立一個 service,接著實作 HttpInterceptor 這個界面即可,如下:

@Injectable()
export class AppHttpInterceptor implements HttpInterceptor {
  constructor() { }
  
  public intercept(req: HttpRequest<any>, next: HttpHandler): Observable<HttpEvent<any>> {
    console.log(req);
    return next.handle(req);
  }
}

在上面程式中,我們建立了 service ,並實作 HttpInterceptor 介面的 intercept 方法,這個方法包含兩個參數:

  • req: HttpRequest<any>:代表目前送出的 HTTP 請求資訊
  • next: HttpHandler:代表一個可以用來處理 HTTP 請求的實體,HttpHandler 只有一個 handle 方法,裡面傳入的是另一個 HttpRequest

在每次進入 intercept 時,必須回傳一個新的 HttpRequest 請求,由於我們還沒有要處理任何事情,所以使用 next.handle(req),把目前的請求當作當作新的來處理。

建立好 service 之後,我們要讓 Angular 程式知道要使用這個 HTTP_INTERCEPTORS,實際上它是一個可以被注入的 token,因此可以在要使用的 @NgModule 加入此設定:

@NgModule({
  ...,
  providers: [{
    provide: HTTP_INTERCEPTORS,
    useClass: AppHttpInterceptor,
    multi: true,
  }],
})
export class AppModule {}

在這裡加入 multi: true 的用意是,讓 Angular 知道 HTTP_INTERCEPTORS 是可能有多個程式在處理的。

接著只要在程式中任何地方注入 HttpClient 並送出 HTTP 請求,就可以看到相關資訊被攔截,且被 console.log 記錄下來啦!

接著我們來看看實務上兩種常見使用 HTTP_INTERCEPTORS 的方法,剛好也代表了請求前和請求後處理的範例。

在請求前加上認證 token

在 SPA 架構下,想要完成認證功能,通常是把帳號密碼送到後端驗證,並請求一個 token 並暫時存下來,之後每次的 HTTP 請求再將此 token 放在 request header 送給後端 API,API 端則需要驗證此 token 是否合法,若合法才允許存取相關資源。

因此我們可以在每次攔截到請求時,替 request 加上要驗證的 token,在傳送出去,如下:

@Injectable()
export class TokenAuthHttpInterceptor implements HttpInterceptor {
  constructor() { }
  public intercept(req: HttpRequest<any>, next: HttpHandler): Observable<HttpEvent<any>> {
    // token 可以來自任何地方
    const newRequest = req.clone({ setHeaders: {Authorization: 'Bearer 123456'}});
    return next.handle(newRequest);
  }
}

在上述程式中,我們使用 req.clone() 的方式,設定 Authorization 的內容。

我們其實可以使用 req.headers 來取得目前要送出的 headers 資訊,那麼為什麼要用 req.clone() 來建立新的 request 呢,因為 HttpRequest 內的屬性大多是唯獨的,因此 HttpRequest 額外提供了 clone 方法,來建立新的請求。

這時候若打開 F12,就可以看到每次發出 HTTP 請求時都會帶著我們設定好的 header 啦!

全域的處理 HTTP 回應錯誤

一般來說,我們會預期後端的 API 都是正常的,且在上線環境我們的請求也是都正確並測試過的,因此當發生錯誤時,都應該會是未預期的錯誤,例如 API 伺服器掛掉,甚至是改版等等。我們可以在每次使用 HttpClient 時都去處理這些錯誤,也可以在攔截時就預先進行處理,如下:

@Injectable()
export class BackendApiHttpInterceptor implements HttpInterceptor {
  constructor(private dialog: MatDialog, private systemService: SystemService) {}

  intercept(req: HttpRequest<any>, next: HttpHandler): Observable<HttpEvent<any>> {
    return next.handle(req).pipe(
      catchError((error: HttpErrorResponse) => {
        console.log(error);
        throwError(error);
        return of(null);
      })
    );
  }
}

由於 next.handle(req) 回傳的是一個 observable,因此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針對取得的資料在做一些處理,例如上面程式我們使用了 catchError 這個 RxJS 的 operator,在錯誤發生的時候記錄下來,並把錯誤再次拋出,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就能夠在 HTTP 發生錯誤時第一時間得知並處理囉。

本日小結

HTTP 請求幾乎是所有前端程式都會用到的功能,因此能夠全域的攔截並處理請求及回應資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請,才能大量減少重複的程式碼,寫出來的程式也會更加簡單!

相關資源


上一篇
[Angular 大師之路] Day 16 - 自己的樣板語法自己做 (Structural Directives)
下一篇
[Angular 大師之路] Day 18 - 使用 ErrorHandler 集中處理錯誤
系列文
Angular 大師之路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