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 來源
為每位 user 有效率地傳遞他們所需的資料 , 進一步創造更好的 UX 。
例如:
想像一下: Amazon 販售多少的產品? FB上有多少篇 po 文?
為了每個產品、 每篇 po 文建置一張張靜態網頁,這個做法完全不切實際。
Server-side 可以做到動態產出 HTML 及其他類型的檔案,
這可能只是簡單的傳遞資料(JSON, XML, etc)給 client-side frameworks(這樣可以減少 server 的負擔)
不僅可以傳遞資料,甚至可以回傳軟體產出的結果,
如通訊軟體的資料。這些資料內容會轉化成 user 裝置上能接收的形式。
資料在 db 上可以更容易被商用系統分享、更新(假設商品在實體及線上皆有販售,商家可以更新庫存量)
儲存 client 的資料和習慣。 像是:
限制存取權限,授權給 user 能夠瀏覽特定資訊。
實例:
運用 session -- 一個儲存目前使用者資訊的機制,且根據不同資訊個別做出回應。
這可以做到 User 之前已登入過,列出歷史記錄或是連到信箱收件夾;
或是記下遊戲登出時的地方,下次登入在同個地點
新聞網站的訂閱機制: 連續幾小時或幾天使用該網站,最後被導向「如何訂閱」的頁面且不能再讀其他新聞,這解釋了 session 被存在 cookies 裡。
廣發或只給特定對象信件、短訊、立即訊息、語音訊息... ,提供通訊服務。例如:
最常見的通知是「註冊確認信函」,除了反覆確認,還有請 user 點擊啟動帳號
運用 user 的搜尋記錄、購買紀錄、評論、停留頁面時間, server 可以用來調整給 user 的回饋。像是 Amazon(依據交易紀錄) & Google(搜尋紀錄) 的廣告
我們了解 web server 扮演掌控呈現資訊內容的要角,並有效率傳遞每位獨立 user 客製化的資訊。
最後,我們了解 server-side code 可由數種程式語言撰寫,以及使用框架有助於處理這整件事。
後面的章節,我們將協助選擇對我們而言最適當的 framework
下一頁,會講述更多 client-server 互動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