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13

IT人不要看太多「知識」!?

  • 分享至 

  • xImage
  •  

文章很短
一時的思考而已

今天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一篇內容為大致為知識付費這兩年,我花5000元買的4個教訓。雖說我在付費知識上只花了不到100塊,看了她這篇文章之後,也讓我想了些事情,更多的就是我工作相關的了(畢竟我是這樣的熱愛工作)。

近兩年的各方面變化的節奏太快,以至於這樣年輕的我,也會時不時的感覺跟不上了節奏。眼睛一閉一睜,一個新的概念就鋪天蓋地了。原來免費的開始要錢了,原來收費的開始共用了。這變化過程中一定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面對付費知識如此,面對乾燥無聊的技術概念也是如此。

隨時打開手機,映入眼簾的就是各種「閃亮」的詞,就怕別人不知道這文章有多麼的「高水準」。一開始我也會點開文章耐心讀完,但過了一段時間,這些文章(包括朋友分享的)基本就被我封存了。並不是自己水準高到這些文章無法滿足,而是太多的文章讓人失望。雖然沒花錢,但是每篇文章都是要花時間的啊。這樣或許會錯過有價值的段落,但為自己節省的時間,聽聽喜馬拉雅的歷史故事,更讓我滿足。

做IT的,面臨這樣的形式,不敢放慢自己的腳步,想像一下哪天如果客戶說出了一個詞,我不懂是什麼意思,那是有多丟人。所以需要大量的閱讀,而非常巧的是,真的有大量的內容可以讀,不過在這豐富也又雜亂的內容中,真的有陷阱。

我有我的優先順序

1.多讀經典,少看碎片化知識

此言一出,得罪了不少的組織。然而沒辦法,確實是這樣想的能怎麼辦。
很多媒體都喜歡在標題上花功夫。例如流傳著各種生活常識標題黨,“震驚!!! 他後居然”、“有的注意啦!!千萬不要”。這種標題黨實在是太好篩選了,我們做it的一只眼睛就能排除掉這些生活竅門標題黨。我們這些技術類的標題,就低調有內涵的多,比如“解決的必備幾大體系”、“深度解讀*” 等。

對於媒體來說,閱讀量就是一切,閱讀量就是業績,這些標題的閱讀量是上來了,但每一千個閱讀的人,可能就有500個失望而關,這500個沒有看到自己想看的內容,或許有250個就再也不相信這個。我喜歡樸實的標題,我相信樸實的標題會帶著樸實的文章,而樸實的文章不會騙我。

網路大部分文章往往沒有什麼主題,很分散。讀多了之後,除了拽出更多的名詞概念拿出去忽悠人,其他沒什麼用處。

我比較推薦的是,首先讀經典,系統的掌握一套技術,在此之後,才有辨認是否某某文章是否值得吸收的能力。自己心中形成一條思路的主幹,再選擇性的讀一些內容,刺激思考、修補完善自己的思路,這樣閱讀才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否則看什麼都對,看什麼都是知識,然而大多數文章並不能稱之為知識,那只是作者一時的想法,這想法是錯的也有可能。

這就是為什麼要多讀經典,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有很多人驗證過,一定是要比在網上隨便寫寫多靠譜的多。

2.知識不要怕舊

做IT的願意追逐新知識,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強行應用新知識,反而「過猶不及」。說句洩氣的話,很多新的技術還真的不適合普通企業的IT來做,他們屬於IT主導的企業,比如互聯網公司、軟體公司等,這些企業需要不斷的有新的技術才能更加高效更加領先。但是企業IT不需要趟這趟渾水,很多企業的IT還處於支援階段,需要的是穩定好用

3.不要囤積知識,而是要行動

這句話即是針對IT知識的學習者,也是針對IT崗位的知識應用者。在與很多客戶交流的過程中,都會聊到自己在IT建設過程中踩過哪些雷,也會有談到,如果從新做會怎樣做怎樣做。但我覺得,有出錯才是正常的,一直很順利會更恐怖。不能為了怕出錯而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用來學習、諮詢。決定一件事要不要做(針對IT可以換個說法,針對某個專案要不要去做),不是根據是否可以避免所有問題來判斷,而是能否預估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以及會有哪些方式來應對。

這一段並非要表達盲目行動,必要的瞭解和學習不可或缺,但是過度的諮詢一定不如適當的諮詢+行動。

地鐵上看到一篇文章,自己也跟著想多了,針對我的文章也是一樣,只是我一時的思考,不是知識。希望看到這些短文可以帶來思考和刺激,而不是收穫。

IT人不要看太多【知識】

閱讀原文:IT人不要看太多【知識】!?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