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自我挑戰組

以設計思考打造科技素養小學堂系列 第 4

來個插曲-遊玩台開心天堂樂園+好享聽「2020 未來教育科技論壇」

  • 分享至 

  • xImage
  •  

2020 未來教育科技論壇在花蓮台開心天堂樂園。聽聽產官學界對科技教育的看法。淺分享我的收穫。

你現在所閱讀的是第 12 屆iT邦幫忙鐵人賽個人挑戰組 【以設計思考打造科技素養小學堂】系列文章的第 4 篇 「來個插曲-遊玩台開心天堂樂園+好享聽「2020 未來教育科技論壇」」

如果想追蹤我的系列文,歡迎訂閱


啟程:2020/09/12 天氣晴 台開心天堂樂園

一早六點多,把孩子們叫起床,準備昨日初熟土司。我們駕車前往台開心天堂樂園。

今天主要是去參加 「2020 未來教育科技論壇」,順便逛逛台開心天堂樂園,然後,吃大會免費提供的便當(誤)。

有去過台開心天堂樂園的朋友,對貨櫃屋星巴克應該印象深刻。還有那面馬賽克牆面。

台開心天堂樂園-貨櫃屋星巴克

約九點許,星巴克已是排隊人潮。中午休息時也是排隊人潮。我想一整天應該都是這樣。雖然想坐在貨櫃屋中,看著窗外風景,但人太多,就等下次吧!

天堂樂園建築物裡,還有一個角落吸引了我的目光,就是下面這個 VR 體驗:

台開心天堂樂園-生化煉獄 zombie jail

主角拿著槍,開槍擊斃向你撲來的活死人。可是,到最後,活死人愈來愈多,幾乎圍繞著主角,帶著 VR 眼鏡,喔~~~ 太真實了!(恐怖)

有機會去的朋友,可以掏個 2、3 佰,試著去測試你的膽量。


來看:「2020 未來教育科技論壇」大會現場

會場可以看到相關廠商參展,都是跟科技教育有關或可以支援教學第一現場之商品的廠商,舉凡程式機器人、Classting 課室管理、學童學程式、線上一對一家教、支援多人協作手寫板結合視訊功能、對話機器人、創客科技、廠商志工隊下鄉服務。

廠商參展

今天與會的講員是產、官、學三界的組合,非常豐富。有張明正(趨勢科技董事長)、曾志朗(中研究院士)、陳士駿(Youtube 創辦人)、徐榛蔚(花蓮縣縣長)、陳慧純(IBM 大中華區企業公民部協理)、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呂奎漢(花蓮太平國小教師)、曾吉弘(CAVEDU 教育團隊創辦人)、邱文盛(花蓮縣稻香國小教師)。

除了蘇文鈺教授,其他講員我都是第一次見面。

這樣豐富的講員組合讓我從不同視角去看教育,也去觀看教育現場已發生、正在發生,還有學習等待即將發生的事。

學習,栽培,觀察,反思,創造,等待,期待,收穫。是教育的關鍵詞。


來聽:科技教育論壇講員分享

回想過去參加過的活動,雖然我是醫療背景從業人員,但是也常參加教育議題的研討會、演講及論壇。這些教育活動對我有種無法形容的吸引力。

有時候,你知道你可能對某個領域有興趣,但是你不確定。所以,可以去嘗試、去體驗。我跟教育的關係,我想,是類似這樣的感覺。

與會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是趨勢科技董事長 張明正。

2020/09/12 未來教育科技論壇 趨勢科技董事長 張明正

剛好有家人在趨勢上班,曾經聽他提到,只是一直沒機會看到他本人、聽到他的演講。大部分對張明正的認識是從報章媒體中的介紹得來。

今天,張明正真的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張明正似乎天生就擅長跟台下互動。原以為今天與會的人士應該都是家長、教師、關心教育的夥伴,沒想到還有一些年長者(60 ~ 70 歲)。即使如此,張明正在台上帶大家玩個小活動,台下全場竟也非常配合地跟著進行。很快地,場子就熱起來了。或許他那自由、恬然、鄉土、沒有傲氣的感覺,讓他容易拉近跟觀眾的距離。


張明正的主題是「AI時代需要養成5項能力」。


今天,我打電話去某個大學,我才知道總機已 AI 化了。

理智上想一想,其實這早是該發生的事,只是第一次在生活中遇見,不免讓我驚奇 AI 離我這麼近。

面對 AI 時代,我需要想想,我要以什麼姿態來面對它?我的心態要如何調整?我該付以什麼行動來回應它?


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哪些新的職種會崛起?下一代的孩子應該學什麼,才不會機器人取代呢?

他提到,AI為生活帶來便利,也對職場帶來改變,例如:創造出全新的職種「數據標註師」,協助標註大量的數據,省掉建模時間。

回歸到教育,教育如何接軌AI時代?張明正指出,教育「education」,源於拉丁文,為「自內而外、引出」的意思。張明正引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他認為,教育最終目的在於,「明明德,引出美好的德性,」和英文的教育本質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明正並以此為理想,設計出一個教育的公式:P=P-2A,Performance(表現)=Potential(潛能)-Attention(不被注意到)-Allow(不被允許)。

張明正解釋,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能,也需要受到個別的關注(Attention)。過去,課堂教學幾乎都是用同一套教材教所有的學生,沒有考慮到個別化差異,很多學生學得很辛苦。這個問題如何解?張明正認為,AI可以做到讓每個孩子有個別化的教學,幫助孩子克服學習的困難,未來5年、10年慢慢可以看到這件事的發生。

另一個A為Allow,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探索和犯錯。過去的教育偏向一致性、所有的學習都是套裝的,每個人學的都一樣,不鼓勵創新。但未來這樣的教育方式已行不通。

張明正說:「我們要提供給孩子的是2A的學習環境,允許他們探索(Allow)、給他們個人化的關注(Attention),」在教孩子東西之前,不妨想一想,「未來十年世界一定會變得不一樣,不要把知識硬塞給孩子,多想想Allow,允許他們去嘗試。」

─ 未來 Family

張明正一直說他教育不是他的領域,但總覺得從他口中說出來的話帶有很深的教育意涵。

他另外談到了 AI 時代需要的 5 項能力:自信力、改變力、創造力、遠距合作力、網路安全力。這邊就不贅述。

想看更多:〈趨勢科技董事長:科技越發達,好學就越比聰明重要!AI時代需要養成5項能力|2020未來教育科技論壇〉


回響:淺分享

先說聲抱歉,沒有分享所有講員所說的。

但是許多講員他們在教育第一現場所做的,著實令人感動。例如蘇文鈺教授在偏鄉弱勢兒童身上所做的、呂奎漢老師帶著孩子進行微創業、IBM 透過 P-TECH 與許多學校合作以培養學生就業即戰力。

聽完之後,有幾個問題在我心裡升起:

「看到每位講員都是這是獨特,漸漸找到他們的路,做他們覺得可以做的事。我呢?我正在前往哪裡的路上?」

「我可以為教育做點什麼?或者,我可以為他人做點什麼?」
每個人確實都有獨特的呼召,我也正在尋找。正如同張明正所說的,差異化本來就是存在的,很難用一套標準或制度,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即使我問了自己這些問題,但是我不用去模仿他人,我只要找到專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我相信,教育能做的是,允許孩子有嘗試及犯錯的空間,從中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找到自信,並且投入其中,同時又建立他人。


感謝你花時間看到這裡

希望你喜歡我的文章。
有任何意見或回饋的話,也歡迎在下方留言 或 fb 傳訊
我的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19003045/

想看更多我的文章,也歡迎追蹤我的 Medium 部落格 You Can Code,裡面有更多我所寫關於轉職經驗、程式學習歷程、資訊教育、實驗教育等文章。

如果想追蹤我的系列文,歡迎訂閱


上一篇
素養我知道了!科技素養又是什麼?
系列文
以設計思考打造科技素養小學堂4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1 則留言

0
jimmyjj2073
iT邦新手 5 級 ‧ 2020-10-21 23:14:56

Hi MaraWu,我是中山大學的研究生,方便聯繫您嗎?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