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自數位形象力這本書的介紹詞,閱讀有感且有道理,這也是新興世代每個人都會擁有第二、第三身分,在 ptt 用虛擬的 ID 言論暢談、在習慣的社交平台撰寫文章或是 po 文創作,在不同平台所創造的世界,都是對於自己的價值認可與表示
今天文章是記錄自己為什麼會想要擁有個人網站的 3 大理由
大家好,我是 Jade Chang
Statistic Information 畢業,入職場後於外商從事軟體技術行銷,長期規劃各種線上線下活動像是直播節目/帶狀線上教學,後期負責學生實習計畫與大專院校 Talent Cultivation 與技術社群行銷 Program 為主,過去一年轉任於台灣本土軟體開發商 PM,周旋於客戶、工程師與設計師之間並短期投身新創事業,近期轉換於新竹半導體產業,還在體驗適應中。
有沒有曾經記不起來對方的名字,但是會冒出 :「那個那個誰,很高的,超過 190公分,還有他很會設計海報,說以後要看棒球都可以找他的」
建置個人網站,就是有效達到在未見面的情形下能讓對方對自己某個特點有印象
]
(圖片出處:為什麼我們記得人臉卻想不起名字?)
身處於資訊發達的網路時代,大多數的人碰到自己不知道或是沒經驗的事物就會選擇上網搜尋,搜尋到前幾名就很容易變成資訊學習的來源,相對來說就很容易成為第一印象,建置個人網站才更有機會在搜尋引擎中被找到
很多企業拿到履歷時,都會上網先搜尋面試者,從照片、貼文與發文模式中去做額外的參考,不得不說,這些履歷外的資訊通常比重反而比履歷上的學經歷更佔有重要的角色
現在 Social 平台豐富且方便性極大,通常一鍵註冊就能開始使用,同樣這些社交企業能各有山頭代表各家龍頭占據使用者習慣的某一領域,試著想想看自己手上有的 Social platform ,以我自己來說
專業表現上的平台也有一定的分水嶺,設計師可能是 Behance ;工程師可能是 GitHub ;寫手可能是 Medium ,但現今的企業用人或是團隊行動,已經從過往的「能力導向」逐漸轉變為「人品導向」,企業主在決定僱用人選時,往往不是選擇工作能力最優秀的,而是偏好能和自己相處得來、而且可以成為朋友的人
建造個人網頁,可以網羅四散各處的資訊,整理提供給外人各面向的自己
雖然已經有 FB,IG 等平台可以隨手記錄生活,我自己也會手寫日記記錄大小事情,只是這些平台與工具都會隨著時間或是平台設計讓以前的 po 文隨著時間被往下移動,也比較難做到統整與分類
建置個人網站可以隨心所欲的更化架構,自己當自己的創世神,只要投注心力,可以在每個人生的階段重新審視,不用理會平台限制,打造屬於自己的地方,並有記錄的篇幅可以協助自己規劃未來方向
鐵人賽文章會 Delay 1-2 天同步放在 Medium
歡迎訂閱或是透過 Facebook 一起來交流 (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