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11
0
自我挑戰組

網路通訊輕鬆聊系列 第 11

OSI 模型,教科書中的框架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來看看 TCP/IP 之後所提出,有著更完善架構的 OSI,到底有哪些規範吧!

OSI 七層

OSI 的模型共有以下七層

  • Application Layer(應用層)
  • Presentation Layer(表達層)
  • Session Layer(會議層)
  • Transport Layer(傳輸層)
  • Network Layer(網路層)
  • Data Link Layer(資料連結層)
  • Physical Layer(實體層)

OSI 及 TCP/IP 架構映射
*OSI 及 TCP/IP 架構映射

和 TCP/IP 模型不同的是,OSI 模型提出更全面和詳細的分層架構,若兩者做比較的話,可以說 OSI 的應用、表達及會議層算是 TCP/IP 的應用層,而資料連結層和實體層對應到 TCP/IP 的網路存取層。

其中表達層,規範數據的傳送與接收格式,例如使用 ASCII 還是 UTF-8 來編碼;會議層則規範一次會議(兩者間的連線)的機制,例如做身分認證、會議的重新連線等等。

至於實體層,規範了通訊設備間的通訊規格,例如電壓、傳輸媒介(線材、連接方式)等等。

OSI Model 的優缺點

由於在每個細節都有詳細的規範,就算它並沒有提出實做的方法,OSI 依舊可說是在計算機通訊教科書中必定提到的模型。從閱讀 OSI 的規範中可以更全面的學習到現今網路架構的概念,在制訂新標準時也是很值得參考的一個模型。

然而 OSI Model 最大的缺點,當然也就是缺乏和實際 Protocol 的連結。在實務上要開發一個 Protocol 的服務,更難真的對應的某一層,例如 HTTP 這個協定就包含了應用、表達和會議層這三層級的實做。加上其並未定義實際的 Protocol,最後也只能當作參考使用。

小結

從 TCP/IP 和 OSI 崛起、競爭到一方稱霸,可以看到 TCP/IP 的架構雖然不完美,但先把可以應用的服務做出來,讓大家可以基於現有服務再堆疊更多服務,先佔據市場,最終獲得市場。

就像是看 Microsoft、Android 的崛起類似,就算一個更完善的理論和框架出現,也很難比一個先進入市場,並找到更多人入坑的框架來的容易建立生態系。

參考資料

  1. Guru99 - TCP/IP vs OSI Model: What’s the Difference?
  2. Wiki - Session Layer
  3. Wiki - Presentation Layer

上一篇
TCP/IP,網際網路的基礎通訊架構
下一篇
常見網路問題(一):為什麼明明連上了 Wi-Fi,卻還是上不了網?
系列文
網路通訊輕鬆聊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