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Dai Gei Ho~ 我是Winnie~ 終於,我撐過中秋連假殞落的危險,走向 白洞,白色的明天,來到了文章的第十篇。
而在此篇的文章內容中,我們要來說說 Vite 的 目錄結構 與 執行模式
首先,大家可以照著以下指令給他yarn下去,如果之前有 yarn 過一個專案就不用再 yarn 了(誰沒young過XD)
//yarn
yarn create vite
擇一
//npm
npm init vite@latest
打開專案後,我們來先來看看 Vite 初始的目錄結構(以Vue為例):
├── README.md
├── index.html //放置於根目錄
├── node_modules
├── package.json
├── public
├── src
│ ├── App.vue
│ ├── assets
│ ├── components
│ └── main.js
├── vite.config.js
└── yarn.lock
從上方,我們可以看到Vite目錄結構相當簡潔,其中不同於vue-cli將index.html
放置在 public 中,而 vite 將 index.html
放置在根目錄中,這是為什麼呢?ˋ
針對這個疑問,在官方文件中是這樣解釋的,將index.html
放在根目錄,這是Vite特意設計的,因為在開發期間 Vite 角色是一個 server,而index.html
為 Vite的進入點(entry point),同時也把它視為 模組關係圖 的一部分。
而針對MPA多頁面的應用模式,在這邊 Vite 也支持 多個HTML 作為進入點,如何設定我們也會在接下的章節 Vite config 配置文章中做介紹。
如果我今天想改變進入點位置呢?
雖然Vite 在預設的進入位置為根目錄來啟動,但不用擔心,如果今天想更換路徑,也能透過 config 來進行配置,同樣地,要如何指定替代的根目錄我們也將會在下篇 Vite config 配置一併來做介紹
接著我們再看看根目錄下的package.json
,其中裡面的 scripts
中有三個腳本 分別如下:
"scripts": {
"dev": "vite",
"build": "vite build",
"serve": "vite preview"
}
第一個 dev
模式相信大家不會太陌生,其指令主要是運用在專案開發時,我們在專案路徑下輸入指令 yarn dev
or npm run dev
就可以啟動 dev-server 。
而接下來兩個指令 yarn build
與yarn serve
我們可以將其設為一組,主要會在部署網站 前依序執行這兩個指令。
首先,當我們 執行 yarn build
時,Vite 進行程式碼的打包,而在預設情況下,打包後的檔案會放置在根目錄 中的dist
資料夾中,同時每隻打包過的檔案前都會有自己獨立的hash。
略..
├── dist
│ ├── assets
│ │ ├── index.864e05cc.js
│ │ ├── index.f51547ab.css
│ │ └── vendor.84e3b79e.js
│ ├── favicon.ico
│ └── index.html
略..
接著當打包完成後,我們可以執行 yarn serve
,而 vite preview 指令會在 本地啟用一個靜態Web server,將dist 中的文件 運行在預設的http://localhost:5000
,這樣就可以在local環境下,預先檢查打包的內容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了,以免正式部署出現錯誤,等於是一個預演的動作。
以上是今天的文章,謝謝大家的閱讀,如有錯誤歡迎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