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演講蠻適合給那些「公司沒有對員工明確的職涯規劃或標準」的領導階層們,幫助大家思考我要怎麼訂career ladder來提供手下的員工明確的職涯規劃。以及為何我需要做這些事?這些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即便公司已經訂定了這個career ladder,你其實也可以思考你要怎麼訂你自己團隊內的,因為你可以基於你們team的狀況提供更多的context,以便能幫員工提供更好的方向。
這篇演講主要是探討,為什麼身為一個leader建立職涯階梯(career ladder)如此的重要。而他分成了三個主題依序來探討這個議題。
講者首先先表示世界上「沒有扁平的組織架構」這件事。很多組織說因為很扁平,所以你不需要考慮promotion,沒有官僚階級blabla,可以focus在工作上,這些話術其實背後傳達的就是「我們根本沒想過這件事」。
所以說訂career ladder主要帶來什麼好處?
因為大家會選擇來一家公司,除了薪水之外,很大一部分的誘因是你可以在這裡獲得成長。而清楚的career ladder可以提供員工明確的成長方向,也可以提高大家做事情的動機。對於領導上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與員工討論未來成長方向。這裡也說到「員工主動參與事物關乎於信任,而要建立信任你必須要給員工清楚的方向」,因為這代表你給員工工作不是只是單純想壓榨他們,而是希望他們能獲得成長。
所以到底career ladder是個什麼樣的東西?基本上他就是定義了你對應的level的職責,而level的變化通常需要伴隨一些顯著的能力改變,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員工的薪水。
這裡要注意的是訂career ladder的同時也要思考這些問題:總共要有多少level?薪資與level有直接關係嗎?promotion是否帶來更多的責任?哪個level算是「Senior」?
這裡講訂Senior level是對應到哪裡是致關重要的。因為外面的人可能不會知道L3,E5這些代表的意思,但是Senior卻是個大家都聽得懂的詞。而Senior本身也是個蠻好的錨點,可以借鏡大家參考要怎麼從junior變成senior或怎麼從senior再往上升。
接下來講者講了幾個常見的定carrer ladder的作法
Starter Kits
基本上就是junior → mid-level → senior這樣,當然這樣的壞處就是非常不scale,而且mid-level其實會是個非常模糊的狀況。
Snowflake model
是個之前在medium上蠻多討論的作法。概念其實就是把所有事情都量化標上分數,讓大家可以清楚的知道要怎麼獲得高分,與獲得多少分可以到達下個level。
很多人喜歡這種作法因為就像是打怪破關的感覺,但相對來說要設定好的grading sysytem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可能會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來調整。
The Spreadsheet Matrix
最後一個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矩陣表示法,對於每個level需要的能力都有相對映的描述,就像幾天前提到的演講Camille在Rentrunaway訂的ladder一樣:見此。重點也與Camille寫的一樣,盡量描述的清楚,不然很容易讓大家覺得不知所措。
當然你不是訂完career ladder之後就沒事了,相反的,真正的困難才開始。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
我剛入職場的時候也是對於level這點事情一點概念都沒有,而那時的S社也沒有很明確的訂定每個level是代表什麼意思。就像上面所說,沒有訂定career ladder的壞處就是大家不知道努力的目標與方向在哪裡,這也完全就是我剛來第一年的寫照。幸運的是那時的我是職場新鮮人,任何事情都是在學習,所以自己就努力學習吸收盡量多的知識,盡量寫好code就好。
後來一年半後組織快速擴張,也才開始有明確的level訂出來。然而即使這時有比較明確的level了,但是對於要做哪些事情還是非常的模糊。直到最近我的老闆根據我們team的context列出了各種角色與角色職責,才有比較清楚的career ladder。現在重新回想,如果當初我有比較明確的方向,知道每個階段的自己做的事情應該是為何,或許我的成長速度可以更加迅速。
感謝大大分享。只是提醒您,今天似乎沒有附上影片連結。
RR 拍謝我錯惹OAQ 感謝提醒!!!
不不不,完全瑕不掩瑜。小弟日前在做考核時,被同組的夥伴詢問我對於他的職涯發展安排,小弟只能語塞...
要是考核晚一點做早點看到這一篇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