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2 iThome 鐵人賽

DAY 1
0
Security

模糊測試從入門到放棄系列 第 1

[Day 1] 模糊測試概念總覽

  • 分享至 

  • xImage
  •  

此系列文的主題為模糊測試,內容包含但不限於其概念、實作以及演進,對象設定在有一定程式基礎的人。看完後至少會知道模糊測試怎麼運作,如果能完整消化的話,應該就已經具備大部分的模糊測試知識。

模糊測試又稱作 fuzzing,是一種軟體測試技術。其核心概念為自動產生隨機輸入到一個程式中,並監視程式異常,如 crash、assertion failed,以發現可能的程式錯誤。

簡單舉個例子,檔案 test.c 是你要測試程式的原始碼,從 stdin 讀取 8 bytes 後印出,但印出前會比較輸入 (1) 的前兩個 bytes 是否為 AB,如果是的話就會執行到寫壞的程式碼 (2),並觸發 segmentation fault 結束程式。在此 (1) 對應到真實程式的某些執行條件,(2) 對應到有問題的爛 code。

test.c:

// gcc -o test test.c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char input[8] = {0};
    read(STDIN_FILENO, input, 8);
    if (input[0] == 'A' && input[1] == 'B') // (1)
        *((unsigned int *)0) = 0xdeadbeef; // (2)
    write(STDOUT_FILENO, input, 8);
    return 0;
}

但實際上大型程式往往上百萬行,中小型至少也會有數千數萬行,一行一行找實在是太慢了,將這種測試自動化才是可行之舉,因此才有模糊測試的出現。模糊測試就是自動去 1. 執行目標程式、2. 餵入的 input、3. 回報執行結果,而負責做這些事情的程式稱為 fuzzer,並且根據開發或是執行效率,會選擇用不同的語言來實作。

對於 test.c,我們用 python 實作一個 fuzzer (fuzzer.py) 自動去對 test 進行模糊測試,嘗試餵入 inps 的每個 element,並由 exit status (1) 判斷 test 是否發生執行異常,最終會找到 element 'AB' 會觸發異常行為。

fuzzer.py:

import subprocess

target = './test'
inps = ['AA', 'BB', 'BA', 'AB']

for inp in inps:
    try:
        subprocess.run([target], input=inp.encode(), capture_output=True, check=True)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 (1)
        print(f"bug found with input: '{inp}'")

# (output)
# bug found with input: 'AB'

在模糊測試之前,為了檢測程式的功能是否正常運作,因此會寫一些測試腳本或是 Unit Test,這與模糊測試的方向不太一樣,前者為找程式異常,後者單純測試程式所提供的功能是否正常執行。

而這也跟模糊測試被歸類在 Security 有關係,在一般情況下使用者會照正常使用的方式去使用服務,因此 Unit Test 通過後就代表服務能正常運作,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然而並不是所有使用者都會正常使用,如果程式並沒有檢查這些非預期的使用方式,讓程式中存在一些漏洞,小則能讓服務終止,大則讓攻擊者取得主機控制權。模糊測試的概念正好符合攻擊者的角度,執行程式並餵入隨機產生的 input,並從執行結果檢查當前 input 是否讓程式滿足觸發漏洞的條件。

簡而言之,模糊測試被拿來找程式漏洞,讓程式開發員能盡快修補,避免被攻擊者所利用。


下一篇
[Day 2] Fuzzing 內部架構
系列文
模糊測試從入門到放棄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