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2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Web 3

Web3.0 來襲系列 第 3

[3] 以Web2作為Web3的入口

  • 分享至 

  • xImage
  •  

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

繼1990年網頁瀏覽器發明以來,現代人的生活已與網際網路密不可分,網路讓人們收集資訊更加便利快速,訊息的傳遞、分享也更加頻繁,人們透過社群平台如臉書、Instagram等發布貼文、訊息和留言,內容創作者透過Youtube、抖音上傳影片,人們透過維基百科共編分享知識,這些用戶行為展現Web2.0的特點,用戶既可以瀏覽網路資訊,也可以參與編輯創作。

相較Web1.0網路發明初期,用戶只可閱讀發布在瀏覽器的資訊,用戶之間無法進行太多互動,而Web2.0強調讓用戶可以生成內容,用戶間易於交流互動,操作介面十分友善便利,社群媒體更是其代表性的產物之一。

然而當我們使用社群軟體、用Google搜尋、上Youtube觀看影片、登入信箱收信等,這些在網路上的使用行為都被科技巨頭(如Meta、Google等)記錄下來,做為使用者行為分析與廣告投放,使用者的資料被掌握在科技巨頭手上,也衍伸諸多侵犯用戶隱私權、個資外洩等議題,讓人質疑詬病Web2.0資料安全性與信息壟斷問題。

網際網路的發展浪潮與技術也邁進下個時代-Web3.0的世界,近年來非常熱門的技術-區塊鏈組成的去中心化互聯網世界,以及由區塊鏈技術發展而來相關的應用,如加密貨幣、NFT等。

何謂Web3.0?

Web 3.0 是透過區塊鏈的技術,組成去中心化管理的網路,利用技術和分散式管理實現信息主權歸還給用戶。Web3.0是由用戶建構、運營和擁有,將個人信息的權利歸還給用戶和創作者。

Google、Meta等科技巨頭掌權至今,雖然讓人們使用網路更加便利,資訊流通更加快速,但因為個人信息被特定公司壟斷掌握,存在隱私和資訊安全的問題,而Web3.0的區塊鏈技術解決此類問題,透過去中心化管理機制而實現。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資料庫,背後由分散在網路上的各個節點共同維護與更新訊息,並記錄在同一本帳本上,訊息是由多個用戶所共享的,在同一個區塊鏈上的資料都是相同的,這也代表了這些資料都有著公開、透明的特性,另外區塊鏈的帳本有不易竄改的特性,一旦交易紀錄在鏈上,任何單一的節點都無法更改,將能有效解決Web2.0由科技巨頭單一伺服器集中化管理與資料壟斷的問題。

Web3.0浪潮席捲全球

Web3.0浪潮席捲全世界,根據GlobeNewswire預測,Web3.0市場將從2020年的12.3億美元成長到2030年的877.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5.2%。

不論是Web3.0各項目應用和鏈上生態系蓬勃發展,各大企業也相繼加入Web3.0世界,以搶得一波先機,微軟、軟體和淡馬錫融資4.5億美元給新創公司-ConsenSys;Google Cloud成立新部門,支援企業用戶開發運營Web3.0的服務與平台。Meta今年宣布,讓用戶可在旗下兩大社群平台-Facebook和Instagram 連結錢包發布NFT貼文,以展示數位藝術品的收藏,Instagram 已宣布支援以太坊和Polygon,接下來會支援Flow區塊鏈。

各國政府紛紛將加密貨幣納入現有監管制度,並合規化加密貨幣業種,如美國政府去年舉辦聽證會,邀請六大加密貨幣交易所高管與國會議員進行辯論,聚焦在加密貨幣如何與傳統金融相結合,以及政府如何納管加密貨幣業務。今年6月美國兩黨參議員頒布新法案「負責任的金融創新法案」(Responsible Financial Innovation Act),內容旨在建立加密貨幣的監管規則、保障消費者與擬定穩定幣新規定,因美國期中選舉即將展開,該法案預計今年不會通過立法,但其框架可視為未來兩黨辯論和立法的參考依據,也代表著美國兩黨對於將加密貨幣與數位資產立法具有一致的共識。

Web3.0世界、區塊鏈、虛擬貨幣不再是科技宅或金融投資客的專屬領域,不但各大科技公司發展區塊鏈技術與商業應用,大型投資機構持有加密貨幣的部位,在美國,約有45%的千禧世代投資加密貨幣,他們非常看好Web3.0的商機、區塊鏈技術、NFT等,並花費大量金額在此類投資,而非傳統的金融商品。

去年NFT大熱潮,讓越來越多區塊鏈小白也開始關注Web3.0世界,筆者我身邊的朋友圈流行在臉書、Instagram和Line換上NFT的頭像,也在動態貼文分享最近關注的NFT數位藝術品。Web2.0的社群平台如Twitter和Discord也助長人們對於NFT的關注,項目方與市場參與者透過Twitter或Discord互動討論和發布消息, 這些討論社群也成為NFT專案發行成功或延續的重要因素。

以Web2.0做為Web3.0的入口

儘管Web2.0和Web3.0的定義、構成和技術不相同,但Web2.0的社群平台和資訊互通分享,讓更多人能夠關注與參予Web3.0,而要從Web2.0通往Web3.0,數據、資產帳戶和應用程式的互操作性尤為關鍵,這涉及到鏈上鏈下資料和共識的傳遞,以及部署相關的應用程式。

Web3.0生態圈大多是基於以太坊的公鏈所構成,因此能對接以太坊區塊鏈為進入Web3.0生態系很重要的通道,而EVM(以太坊虛擬機)為對接以太坊區塊鏈重要的基礎設計和技術,EVM為以太坊執行合約與部署程序的應用環境,EVM能與Web2.0世界相容,開發者可透過EVM開發應用協議(如DeFi的應用程式),並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驅動智能合約。

其他公鏈若想使用以太坊應用協議,可透過部署EVM以取得應用協議,由於以太坊的資產帳戶、智能合約程式、應用協議、ERC系列代幣都仰賴EVM部署執行,故透過部署EVM,在其他公鏈上可體驗以太坊的應用協議和Dapp,也促成多個公鏈生態系的連結和蓬勃發展。

我相信未來更多Web2.0等鏈下世界數據會持續與Web3.0鏈上世界交互流動,例如Chainlink做為鏈上預言機,聚合真實世界的數據於智能合約,讓DeFi等去中心化交易所或借貸平台可掌握加密貨幣的報價,或是讓智能合約能取得較為公正第三方鏈下的數據。元宇宙的熱潮持續發燒,用戶可創建虛擬身分,透過VR進到Web3.0的世界,從事各種行為、交易和遊戲,如投資虛擬的土地,或是透過GameFi遊戲進行Play-to-Earn(邊玩邊賺)的模式。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未來Web3.0持續激盪各種火花。


上一篇
[2] Web 的底層技術
下一篇
[4] DAO解決方案的開發工具-Aragon
系列文
Web3.0 來襲27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