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科普了比特幣的三大特性之一,交易識別確認,認識了何謂非對稱式加密
以及他是如何運作的。今天就讓我們回到比特幣的區塊鏈上,一起研究挖礦到底是在算什麼吧!
我們在Day3有提過一個區塊(Block)
大約可以儲存4000筆的交易紀錄資料,而存滿一個區塊後才會鏈結至下一個區塊。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一個比特幣的區塊長什麼樣子:
好,我知道你現在一定看的一頭霧水XD,所以在開始解釋每個數值代表什麼涵義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雜湊演算法(Hash Alogorithm)
。
雜湊演算法是一種從資料中建立數位指紋(Digital Fingerprint)
的方法,只要把任何一串資料不管是文字還是數字,透過雜湊運算產出一筆雜湊值(Hash value)
即完成。簡而言之,雜湊運算可以把任意長度的輸入轉換成固定長度的輸出,而且無法被逆轉換
雜湊的意義主要是驗證資料是否被竄改,因為只要輸入的文字稍有不一,雜湊值就會天差地遠,就好比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指紋一樣,因此也被稱為數位指紋(Digital Fingerprint)
。只要直接比對雜湊值是否一樣即可快速確認資料的原始性。
比特幣區塊鏈使用的雜湊演算法是SHA-256
,也是目前最安全且沒有任何已知問題的雜湊演算法。而比特幣區塊鏈在運算時還搭配使用了隨機變數(nonce)
一起做雜湊,而這,也就是礦工們一直再執行運算的東西。什麼意思? 讓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一起來頗析區塊吧!
今天在文章開頭先給大家看一個比特幣區塊的實際樣貌,但是一臉是霧嘎嘎阿! 所以後續科普了何謂Hash雜湊運算,以及比特幣的雜湊方式,不過為什麼要在雜湊時多加一個變數進去運算呢? 我們下篇解答。
<上一篇> [Day 4] 挖礦?比特幣運行的必需品 其實比特幣有限量!(一)交易識別確認
<下一篇> [Day 6] 挖礦?比特幣運行的必需品(三)看懂區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