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有提到選幣要注意幣種的價值,我們簡稱為「幣值」,但通常獲取價高的虛擬幣,在挖掘或交易時,會造成區塊鏈內交易速度會很慢,這也就是為何比特幣會分叉出其他幣種,例如2014年硬分叉出「比特幣XT」;2017年7月硬分叉出「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2017年10月分叉出「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2018年又從比特幣現金硬分叉出「比特幣SV」(BSV)。除了分叉出這四種之外,還有系出同門的改良幣萊特幣(Litecoin)。
以上這樣的解說,讓我也搞得很亂,部分專有名詞也是最近才搞懂,但其實不用去在意分叉什麼的,換而言之,就是中本聰「去中心化」的原點,幣圈是一個沒有中央銀行的世界,也就是希望政府不要干涉,屬於一個集思廣益的幣圈,如果我創設的比特幣你們不喜歡,你們可以在區塊鏈再開一個新的「幣」,或者是提出改良出更好的演算法去發行,等同一棵樹開枝散葉一般。
一開始我對於比特幣同樣有「慢」的感覺,即便是用水龍頭,不是用礦機、GPU或CPU,開始都會轉向找尋「快」的幣種,從最初挑上萊特幣,但後來又拿萊特幣比較匿蹤幣達世幣(Dash),開始心猿意馬的轉換主力,直到又受到特斯拉老闆馬斯克和達拉斯獨行俠老闆庫班影響,又跳到以狗狗幣為主,一直轉換的結果,並沒有增加Coinbase錢包的資產,因為被扣不少手續費,不過,為何推崇水龍頭網站CoinPot,因為得到的代幣(Token)降低了虛擬幣轉換間的損失。
雖然慘痛的經驗有點輕描淡寫,甚至不專業,但故事中還有故事,留待後續再述說一二,最後,其實我也滿想實際看操作過礦機的朋友的經驗,因為方式不同,自然過程也就是另一個值得聆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