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2 iThome 鐵人賽

DAY 6
0
自我挑戰組

轉職AI軟體工程師的自我學習分享筆記系列 第 6

敏捷開發之 KANBAN 應用- 工作安排、進度一次掌握!

  • 分享至 

  • xImage
  •  

原由

看版制度是豐田生產方式創始人- 大野耐一 在美國參訪時,從超市獲得的靈感,超市的顧客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購買所需數量的商品; 而為了讓顧客隨時能夠買到想要的商品,超市必須隨時視情況補貨。

若將超市當作生產線上的前製程、顧客當作後製成看待,當顧客(後製程) 需要某件商品 (零件),就在需要的時間,到超市(前製程) 去購買(領取) 剛好的需求量,而當或架上商品減少,超市(前製程) 立即補充被顧客 (後製程) 拿走的商品(零件) 數量。

至於看板,則可視為櫃台為顧客結帳時,將其所購買的產品與數量印製成的清單。櫃檯只要叫這些清單傳遞到補給部門,補給部門就能按圖依照貨架上被買走的商品,加以補貨。也就是說,透過看板,後製程可以明確知道自己該領取多少數量的哪種零件,前製程也可以得知多少的零件在何時被取走了,又該在哪個時間點補充多少數量回去。

大野強調,憑著這張紙卡,舉凡生產量、生產時間、方法、順序,或搬運量、搬運時間、搬運目的地、放置場所、搬運工具、容器等資訊,都可一目了然。只要運用徹底,廠內的所有生產行動不僅指令清楚,還夠一體化有效銜接,也就能達成 “避免生產過剩” 的零浪費狀態了。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20920/20151681vnKgKvJZcm.jpg

經典的三欄任務

看板的英文Kanban,是從日文看板的拼音而來。看板的概念應用到專案管理上,讓專案的進度,從待辦項目、執行中、已完成的工作一目了然。

大看板也不是唯一的看板,專案的成員可以製作自己的看板,記錄他自己要做的事情。軟體開發界把這些看版數位化,常用的工具像是Flow、Trello、Asana 和Jira 。以往的專案管理多用條狀的甘特圖(Gantt charts) ,敏捷的思維則認為軟體開發應該切割為比較小塊,才能盡快發行,等使用者提供回饋,資訊可以迅速整合到未來的更新。

經典的看板包含3個部分:

待辦清單 : 尚未處理的工作 (參見)
進行中 : 正在執行的工作
已完成 : 表示做完的任務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20920/20151681FYxZcgNE03.jpg

看板上的任務卡片,是用來溝通明確的工作任務,必須清楚描述,明確指派給個人。通常都透過視訊會議ㄒ決定卡片放在看板的那個欄位,被指定給誰,這些會議的請每個人簡短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度,需要其他人的什麼協助。

個人看板的幾種範例

<<沒有 email 的世界>> 作者卡爾 紐波特提到,個人也可以使用個人任務看板來組織生活。書中引用了吉姆 班森 (Jim Benson) 的著作 個人看板 (Personal Kanban),白板上用不同顏色的便利貼,代表了工作、家人、朋友與我們自己的期望。把各項責任用便利貼排列出來,把正在進行的任務放在中間欄位。

這個系統要好用的秘訣是,你應該嚴格限制,你在一段特定的時間中要進行的任務數量。以看板用語來說,這叫做進行中工作 (WIP) 限制。如果想在同一時間推數十項任務,最後會過著亂七八糟的生活。完成的任務,就移到第三欄。理論上完成之後,你可以把便利貼丟掉,但其實移動到完成中的這個動作,就會給人帶莫大的成就感,就是一股激勵的動力。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20920/201516810LZFY5OrM7.jpg

關於個人看板,紐波特建議,可以使用一個以上的看板。他身為教授,將看板區分為3個,研究、教學、研究所所長。這樣的好處是,思考看板時,上面都是相關的工作。但總體而言,大概 2 ~ 4 個看板已經是能夠管理的上限。另外,和專案管理一樣,最好安排定期個人檢視會議。每週設定時間來檢討與更新個人看板。在每個人檢討會議上,審視所有的卡片,移動位置更新狀態,應該在5 ~ 10分鐘內可以完成。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20920/20151681xr7MScXwuu.jpg

個人看板的其他變形

增加 ”待討論“ 欄
需要其他人給意見的工作就移到這個欄目。你可以固定時間安排會議審視這個欄目,或者等到這個欄目快要集滿了,才召開會議。就可以避免你一直在 email 中往返,讓你不斷的來回檢視、回覆信件。

增加 ”等候回覆” 欄
在合作型工作中,一項任務的進行往往必須暫停下來,等候其他人的回覆或資訊整合,這些停頓下來的任務,就可以移到等候回覆欄,卡片上註記你在等誰的回覆,等到回覆之後要做什麼?就不必老是擔心自己忘了什麼。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20920/20151681ZljyVad2tK.jpg


上一篇
敏捷開發之 設想產品或服務的樣貌, 找出最關鍵的內容概要
下一篇
Line Bot 創建與設置
系列文
轉職AI軟體工程師的自我學習分享筆記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