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也進入到第19天了,雖然感覺內容偏流水帳(XD),但看著自己每天慢慢累積起來的進度,其實還是蠻有成就感的,期望哪天技術更深時,也可以成為有能力幫助別人解答或是組團參加挑戰的人
今天想要來整理一下最一開始有提到過的 「資料故事時代」 這本書中,關於 分析常見偏誤 的部分。
我覺得這一部分對我的幫助還蠻大的,能讓我反思在過去的一些決定中,是否有過於偏頗之處,也希望藉由梳理,能夠讓我在未來面對決策時,有更深度層面的思考。
在這邊,我就想到了以前在工作上,需要利用社群監測軟體來觀察過去團隊的經營成效,用以作為撰寫新一季企畫時的方向。當時其實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以量化成效來看,其實整體(互動)沒有很大的成長;以質化成效來看,願意在留言處提供回饋的粉絲也不多。站在甲方的立場,他們的需求其實是有實際數字成果。
我認為當時我們的處理方式是有點落入了「資料客串」的陷阱,的確有提出數據,但卻是很勉強地從數據中找出那一點可以用來解釋的地方。
我覺得以過去的經驗來說,我比較常犯的錯是驗證性偏誤以及草率歸納謬誤。人要完全沒有偏見/完全客觀,老實說是有點困難的,在處理資料時,我總會習慣想一些自己的假設,比如說在我的認知中最後跑出來的結果應該要是什麼,這時就會不知不覺落入這樣的陷阱。
草率歸納的部分,我至今還在嘗試克服他,過去工作上,我有時彙報時會使用「感覺上還不錯、感覺有進步」這種非常籠統(沒有意義)的詞彙來形容業績/社群經營成效,也常常很簡單的將某個項目的成長歸因於單一項目,雖然影響的層面很多、也可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聽過同事的回饋以後,讓我會想練習在表達前能夠有更全面/多面向的思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與整理,希望自己以後能夠慢慢練習,避免落入這些謬誤或陷阱之中而不自知。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