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的經驗裡,是什麼促使我們將紙本的 Product Backlog 拓展到數位化管理呢?
最主要的契機就是因為疫情來臨時,不得不在家工作的遠端合作,所以緊急的將卡紙數位化方便我們異地工作。這是一個改變的契機,但也迎來了一個未知的嘗試。怎樣在使用數位化管理工具時,也能盡可能保留面對面溝通培養的良好習慣或是互動?這部分我們在後面的章節可以再多聊聊。
同樣的,如果我們無法待在一個共同的地方工作的話,就必須將資訊數位化,已跨越地域的限制,讓其保持透明性。如果是跨辦公室合作,每個辦公室都有多餘 1 人的情況,我仍會建議在那個辦公室建立對應的紙卡,並且參照到數位化管理工具。
另外一個可能的契機是,將資訊集中管理。如果將資訊都丟到 Slack 之類的對話空間,對我們來說是難以快速索引到的。我們希望有一個入口讓我看到我需要的資訊,點進去後就有更詳盡的相關資料集中在同一個地方,那我想擁有一個數位化管理工具當作拓展是合適的。
最後一個我有在應用的情境就是搭配一些自動化的服務,協助我們紀錄時間,讓我們可以導入 Kanban 中 LeadTime 與 Cycle Time 的機制。我實際的使用案例是為 Item 設置不同狀態,更新狀態時就會紀錄 TimeStamp,我之後就可以利用各個 TimeStamp 得知這些 Item 在哪後時後卡特別久,哪些階段特別快。
不管哪個情境,對我來說數位化管理工具最終仍是一個實體線展的一個補充與輔助,所以我才會在標題中用「拓展」這個動詞,而不是「遷移」、「搬移」。畢竟實體在互動上與資訊擴散上有其優勢,不然我們也不會使用資訊輻射源與資訊冰箱去形容實體與數位化管理工具的差異了。所以更好的方式是混合使用,將數位化作為一個資料庫使用,而不是完全依照工具的思維改變我們的流程。並且在必須在家工作時,作為臨時的合作空間。
那對你們來說,數位化管理工具是唯一選擇嗎?還是你們也是作為紙本的拓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