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個人在整理這學期未來的規劃後,發現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被鐵人賽和各種事情推開了。雖然能夠趁這次機會花大把時間和精力研究和探索開放資料,但也因此沒辦法花太多篇幅在撰寫自己的想法,就算有,也因為讀的不深入,大多也沒有操作開放資料的經驗和技術,在沒有大量背景知識下也沒有獨自的洞見能夠給各位參考。雖然很可惜,這篇文章將會是本次系列文挑戰賽的最後一篇。
雖然目前為止的文章都只有提到政府主導的開放資料就斷賽了,但事實上,我的腦袋裡還有好多好多開放資料主題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開放資料都需要由不同社群主導,也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搭建起,比如:
包含大家最常使用的維基百科,是以群眾搭建起來的知識。雖然有不少內容在嚴謹性仍然存疑,但能夠寫在維基百科上的知識才是屬於大家的知識,不屬於任何單一個體,也不屬於任何一家出版社。即便不少學術界否定知識開放資料的實用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時常可以透過維基百科將想要得到的知識輕易到手,同時也只有這些由所有人共同關注,且能夠寫在維基百科上的內容,才是能夠被重視的,這些知識等同於人民的集合體。我非常期待在未來知識上的開放資料能夠被越來越多人重視,甚至能夠以將知識成為開放資料為目的,持續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好。
藝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通過媒介,有意識地將經歷的感受或想法交給別人的過程,而這部分的資料也是非常重要的。藝術範疇範疇包含包含聽覺上的音樂、樂譜,視覺上的電影、動畫、影集、漫畫、創作者影片,文字上的詩集、散文、小說,甚至於舞蹈、戲劇、建築、字體,還有在這一世紀新生的第九藝術遊戲等等,都是讓我們更願意去接受更多想法和感受的媒介。若是這些藝術能夠畫作為資料,甚至將其開放並封存,這也將會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及接受新的藝術最好的起始點。
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意見,獨立媒體也越來越興盛,我們也常在各種社群媒體上交換想法。看似有更多觀點能夠參考,但若是將自己拉出這些平台,會發現這些資料從來都不是開放的。原本有開放連接 API 的社群媒體也關閉,讓獲取貼文資料越益困難,沒有辦法針對這些觀點作深度分析,甚至沒辦法把每個觀點呈現出來,那我們要如何知道整個社會的輿論或想法是什麼?如果連這些資料我們都如何取得,如果連這些觀點都沒辦法交由每個人處理的話,那又如何斷定我們身處在以民為主的國家,我們又要如何保障自己的言論?
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好多是我還沒提到或還沒想到的。當然,若是這些領域的內容都能夠轉換為資料並開放的話,勢必要花上非常大的成本,事實上也是因為這些成本導致以上提到的大部分領域都還很難發展,甚至連半點開放資料都還沒有出現。或許在這些資料中有九成以上的內容是沒有人需要,甚至是被人惡意偽造,但只要有那一成變成了開放資料,並且真的有人透過這些開放資料獲益,將會是最理想的情況。
我在挑戰賽的第一天寫下一個願望,希望當本系列文結束後,我會對於現今台灣社會現況有更深層的了解,或許也開始會有一些觀點。最後也希望到時的我就能夠知道,要如何讓身邊的環境變得更好,甚至能夠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在接下來的求學路途有哪些是可以努力的、要做什麼、甚至對自己大學的目的有答案。
在暑假接了人生第一個計畫案,甚至開始決定好大學專題研究題目後,又剛迎接了 20 歲生日。雖然對於爸爸在湯屋問的那句「我問你,你念大學的目的是什麼?還是你想要在大學中得到什麼?」沒有答案,但已經逐漸開始有了如何讓身邊的環境更好的藍圖,也開始對自己要走的路有想法。我還不確定做出斷賽的決定是否明智,但我知道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應該要做,願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的目標和理想,Peace 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