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3 iThome 鐵人賽

DAY 5
1
Cloud Native

時光之鏡:透視過去、現在與未來的 Observability系列 第 5

Prometheus - 照亮來時路與前方途的火炬

  • 分享至 

  • xImage
  •  

Prometheus Logo

資訊處理流程 生成 收集 儲存 使用
Prometheus Client Library
Exporter
Prometheus Server

Prometheus 是一個廣受歡迎的監控和告警工具,主要用於收集和處理指標(Metrics)。它源於 2012 年音樂分享平台 SoundCloud 的內部需求,當時該公司正面臨管理數百個微服務和數千個 Process 的巨大挑戰,要知道那是個 Docker(2013 發布) 與 Kubernetes(2014 發布) 都還沒有發布的年代。為了應對這些複雜性,SoundCloud 決定開發一個全新的監控解決方案,以替代當時使用的 StatsDGraphite

SoundCloud Logo

在這個背景下,Prometheus 誕生了。它不僅能夠高效地處理大量的指標數據,還具有靈活的查詢語言和多樣的告警選項。SoundCloud 在專案成立的第一天就將 Prometheus 開源,與社群共同灌溉了三年後,在 2015 年發布了一篇 Blog 文章,詳細介紹了如何使用 Prometheus。這篇文章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甚至在 Hacker News 上被推到了第一名。

另一個令 Prometheus 嶄露頭角的時刻是 Kubernetes 的崛起。Kubernetes 在一開始就選擇了 Prometheus 作為其標配的監控工具,這大大增加了 Prometheus 的可見度和使用率。而與 Kubernetes 緊密的合作關係也讓 Prometheus 在 2016 年加入 CNCF,成為該組織下的第二個專案,自此 Prometheus 成為了指標監控的業界標準。

Prometheus 的名稱源自於希臘神話中的泰坦神 Prometheus,因為幫凡人竊取了火種而被宙斯懲罰。Prometheus 的 Logo — 一把火炬,就源自於被竊取的火苗。而「Prometheus」這個字也有「先見之明」的涵義;這與指標與監控的意象相當符合。透過指標,問題可以在微小的階段就被及早發現,避免進一步擴大。

Components

Prometheus Client 與 Exporter

Prometheus 之所以能具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是因為多年來,社群已經建立了許多工具以協助產出 Prometheus Metrics。例如,不同語言的程式可以透過 Prometheus Client Library 或是開源套件來生成和揭露指標,如在 Lab 中示範的 Python FastAPI 使用了 Prometheus Client Library,而 Java Spring Boot 則是利用其本身的 Actuator 機制搭配 Micrometer。此外,也有針對特定機器或服務撰寫的 Exporter,能採集目標上的資訊,然後將其轉譯為 Prometheus Metrics 並揭露。

Prometheus Server

Prometheus Server 負責爬取 Prometheus Metrics,並將其儲存至自己本地端的 Time Series DB(因此有時候也有人會將 Prometheus 稱為一個 Time Series DB)。該服務也提供了 Web UI,用於使用 PromQL 語法查詢收集來的 Metrics;外部服務也可透過 API 使用 PromQL 進行查詢。

Alerting

在收集到各種指標後,自然不可能一直有人盯著畫面進行查詢,以檢查是否超過了閾值(Threshold)。因此,Prometheus 提供了告警機制,分為兩個主要部分:

  1. Alerting Rule:即告警規則,這部分定義了一段 PromQL 查詢語法作為判斷條件。當這些條件被滿足時,Prometheus 會通知 Alertmanager 該規則已被觸發。
  2. Alertmanager:一旦收到前項 Prometheus 發送的 Alerting Rule 違反的通知,Alertmanager 便會執行預先設定好的告警動作,例如:寄送 Mail、發送 Telegram、Slack、Discord 訊息,或是觸發 Webhook 等。

Concepts

Scrape Job

Prometheus Server 會根據設定檔中的 scrape_configs 負責爬取 Prometheus Metrics。設定格式與常用參數如下: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prometheus" # Job 名稱;收集到的 Metrics 會增加 job=job_name 的 Label
    scrape_interval: 15s # 定期爬取的週期,預設會繼承 global 設定的 scrape_interval
    metrics_path: "/metrics" # 要爬取的 Metrics 的 Path,預設為 /metrics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localhost:9090"] # 要爬取的機器清單,預設使用 http

以上這筆設定用於爬取 Prometheus Server 自己提供的 Prometheus Metrics,會定期每 15 秒爬取一次 localhost:9090/metrics。採集到的 Metrics 會加上 job=prometheus 的 Label。此組 Scrape Job 設定適用於 Lab 的 Prometheus,可先查看 localhost:9090/metrics 的原始指標樣貌,再至 localhost:9090 使用 PromQL {job="prometheus"} 查詢收集後的指標。

Prometheus Web UI Status

在 Prometheus Web UI 的 Status 選單中提供了多種用於查看 Prometheus Server 資訊的頁面,其中兩項特別用於快速排查指標爬取問題:

  1. Configuration:顯示目前使用的 Config 內容,也包括了前項提到的「scrape_configs」,可用以確認 Job 設定是否正確。
  2. Targets:顯示目前會爬取哪些機器的指標,欄位說明如下:
    1. Endpoint:抓取的 URL
    2. State:若能正常爬取,State 為 UP;有問題則為 DOWN
    3. Labels:從該機器爬取的指標會被額外添加的 Label
    4. Last Scrape:前一次爬取的時間
    5. Scrape Duration:每次爬取所花費的時間
    6. Error:無法爬取時的錯誤訊息

Prometheus Web UI Targets
Prometheus Web UI Targets 畫面

Metric Types

Prometheus Metrics 主要包括四種類型:Counter、Gauge、Histogram 和 Summary。通常,提供 Prometheus Metrics 的服務會在指標上添加描述和指明類型。

四種 Metrics
Java Spring Boot Application 的 Prometheus Metric 中的四種 Metrics

四種類型指標的用途

  1. Counter:只增不減的計數器,適用於記錄持續增長的值,如請求次數。通常會帶有 _total 作為後綴。注意:數值可能會因服務重啟而歸零。
  2. Gauge:可變的數值,用於表示即時狀態,例如記憶體和 CPU 使用率。
  3. Histogram:用於紀錄數值分布,包括各個區間的計數(Bucket)、總和(Sum)和總計數(Count)。以紀錄執行時間秒數的 Histogram 指標 request_process_time 為例:
    1. Bucket:計數區間,指標格式為 <basename>_bucket{le=”<upper inclusive bound>”}
      • request_process_time_bucket{le=”0.1”} 5
        • 執行時間小於等於 0.1 秒的有 5 筆
      • request_process_time_bucket{le=”0.5”} 15
        • 執行時間小於等於 0.5 秒的有 15 筆
      • request_process_time_bucket{le=”+Inf”} 30
        • 執行時間小於等於無限大的有 30 筆
    2. Sum:數值的總和,指標格式為 _sum
      • request_process_time_sum 20.5
        • 所有的執行時間總和為 20.5 秒
    3. Count:數值的總計數,指標格式為 <basename>_count,值會與 <basename>_bucket{le=”+Inf”} 相同
      • request_process_time_count 30
        • 總共紀錄了 30 筆數據
  4. Summary:用於紀錄數值的分布,與 Histogram 類似,但紀錄指定的百分位數(Quantile,如:0.5、0.95、0.99)的值、值總合(Sum)與總計數(Count),指標內容會由以上三種資料組成。以紀錄執行時間秒數的 Summary 指標 request_process_time 為例:
    1. Quantile:該百分位數的值,指標格式為 {quantile=”<φ>”}
      • request_process_time_bucket{quantile=”0.5”} 0.2
        • 執行時間第 50 百分位數為 0.2 秒
      • request_process_time_bucket{quantile=”0.95”} 1.2
        • 執行時間第 95 百分位數為 1.2 秒
      • request_process_time_bucket{quantile=”0.99”} 2.0
        • 執行時間第 99 百分位數為 2.0 秒
    2. Sum:數值的總和,指標格式為 _sum
      • request_process_time_sum 20.5
        • 所有的執行時間總和為 20.5 秒
    3. Count:數值的總計數,指標格式為 _count
      • request_process_time_count 30
        • 總共紀錄了 30 筆數據

Histogram vs. Summary:何時使用哪個?

雖然 Counter 和 Gauge 很容易理解和區分,但 Histogram 和 Summary 在功能上有所重疊。實務上,可以考慮根據以下因素來選擇:

  • Histogram:提供更多靈活性,因為它僅記錄原始數值。要獲得特定百分位數,需要在查詢時進行計算,這會增加 Prometheus Server 的計算負擔。
  • Summary:直接提供預先計算的百分位數,但缺點是無法再獲得其他百分位數。這會對提供 Metrics 的服務造成較大的計算負擔。

PromQL

Prometheus 採用了專門的查詢語言,稱為 PromQL(Prometheus Query Language),用以查詢各種監控指標。

篩選查詢

首先,我們先回顧一個 Prometheus 指標的範例:

prometheus_http_requests_total{code="302",handler="/"} 3

前面的 prometheus_http_requests_total 是指標名稱(Metrics Name),大括號內的 Key-Value Pair 稱為標籤(Label),最後的數字則為這個指標搭配這組 Label 的值。這個指標可以在 Prometheus Server 的 /metrics 路徑下查到,表示 Prometheus Server 總共對 / 路徑的 HTTP 請求返回了 HTTP Status Code 302 3 次。

要查詢這個指標中所有的 HTTP Status Code 和 handler,你只需在 PromQL 中輸入該指標名稱:

prometheus_http_requests_total

Prometheus Server 會返回該指標中所有 Label 的數據。

如果你只對特定的 handler 感興趣,可以加上標籤的篩選條件。例如,要篩選 handler 為 / 的數據:

prometheus_http_requests_total{handler="/"}

這樣,Prometheus Server 會返回 handler 為 / ,但 HTTP Status Code 為不同值的數據。

使用這種指標和標籤篩選的方式是 PromQL 最基礎的查詢方法。但其實也可以只篩選標籤不篩選指標名稱,例如,要查看 prometheus 這個 Job 收集了哪些指標,你可以使用:

{job="prometheus"} 

進階篩選

除了基本的等於 = 篩選外,你還可以使用不等於 !=,或者符合正規表示式 =~ 和不符合正規表示式 !~。例如:

prometheus_http_requests_total{code=~"2.*"}

篩選出 Code 為 2 開頭的指標數據

prometheus_http_requests_total{code!~"2.*"}

篩選出 Code 不為 2 開頭的指標數據

瞬時向量(Instant Vector)

前面所舉的查詢結果都是瞬時向量,是某個指定時間點的指標值。在 Prometheus Web UI 查詢時,如果沒有指定時間,就是查詢當下的時間點,即最新的指標值。

Instant Vector Table
瞬時向量在 Table 中的樣子

當查詢一個時間區間內的所有瞬時向量的結果,就可以被繪製成圖表。

Instant Vector Graph
注意左上角框選的 5m,表示查詢了 5 分鐘內的所有瞬時向量,所以能夠繪製成圖表

區間向量(Range Vector)

了解瞬時向量一次只會查詢到一個時間點的數據後,再來理解區間向量會比較清楚。區間向量指的是查詢某個時間點前的一段時間的數據;語法為後面瞬時向量的查詢語法後加上中括號與時間。例如:http_server_requests_seconds_count{}[3m] 表示要查詢指定時間點前三分鐘內的所有值。區間向量於 Web UI 查詢的結果如下圖:

Range Vector
區間向量在 Table 中的樣子,每個指標都回傳了多筆數據, 前為指標值, 後為 Unix timestamp

可以看到查詢結果有多組值。這時如果切換到 Graph 會發現出現錯誤提示:「Error executing query: invalid parameter "query": invalid expression type "range vector" for range query, must be Scalar or instant Vector」。這是因為圖表是同時查詢多個時間點,區間向量本身在單個時間點上就是多個值,所以無法被繪製出來。

Operator & Function

透過 PromQL 查詢出來的結果可以再搭配 Operator 或 Function 計算出其他結果。不過根據運算方式的特性,Operator 只能用於瞬時向量;Function 則有些可用於區間向量或瞬時向量。

  1. Binary Operator:包括基礎的數學運算(加減乘除)和用於篩選數據的布林運算(相等、不相等、大於、小於等)。
  2. Aggregation Operator:將多個瞬時向量聚合計算成一個瞬時向量
    1. 計算總和 sum
    2. 取最小值 min
    3. 取最大值 max
    4. 計算平均值 avg
    5. 取前 k 個最大值 topk
    6. 計算百分位數 quantile
  3. Function:進行較複雜的計算
    1. 計算區間向量第一個與最後一個差值的 increase
    2. 計算區間向量變化率的 rate
    3. 透過區間向量利用線性回歸預測未來值的 predict_linear
    4. 計算瞬時向量百分位數的 histogram_quantile

其中我認為一定要了解的 Operator 與 Function 有以下四個:

  1. sum:根據 Label 加總,語法為 sum(metrics{}) by(label_key) 或是 sum by(label_key) (metrics{}) 兩者是相同的
    • 根據 application 加總 Log 數量 sum(logback_events_total{application=”spring-boot”}) by(application)
  2. 除法:計算百分比,相除時被除數與除數必須有相同 Label,若兩者沒有完全相同的 Label 必須先用 sum 合併收斂 Label
    • 計算 debug 佔 Log 比率 sum(logback_events_total{level=”debug”}) by(application) / sum(logback_events_total{}) by(application)
  3. rate:計算增長率,例如每秒 Request 次數
  4. histogram_quantile:計算百分位數,例如 PR 95 API 執行時間
    • 計算 3 分鐘內的 PR 95 API 執行時間 histogram_quantile(0.95, sum(rate(http_server_requests_seconds_bucket{uri=”/”}[3m])) by(le))

PromQL 雖然初看起來有些複雜,還區分瞬時向量與區間向量,但其實在使用時不用太過擔心,如果用錯向量種類或有語法錯誤,在 Prometheus Web UI 或 Grafana 查詢時都會有明確的錯誤提示,Grafana 甚至會提供 Function 使用建議。實務上也多會參考別人已經撰寫好的查詢語法,所以可以從實戰中學習 PromQL 即可。

Lab

範例程式碼:05-prometheus

Quick Start

  1. 啟動所有服務

    docker-compose up -d
    
  2. 檢視服務

    1. Prometheus: http://localhost:9090
    2. FastAPI App: http://localhost:8000
      1. 可瀏覽 http://localhost:8000/metrics 確認 Metrics 資料
    3. Spring Boot App: http://localhost:8080
      1. 可瀏覽 http://localhost:8080/actuator/prometheus 確認 Metrics 資料
    4. Grafana: http://localhost:3000,登入帳號密碼為 admin/admin
      1. 點擊左上 Menu > Dashboards,即可看到透過 Provisioning 建立的 Dashboard(FastAPI Observability、Spring Boot Observability)
      2. 對 FastAPI App 與 Spring Boot App 發送 HTTP Request,即可看到 Dashboard 的變化
        1. 透過瀏覽器發送 Request

          1. FastAPI App
            1. http://localhost:8000
            2. http://localhost:8000/io_task
            3. http://localhost:8000/cpu_task
            4. http://localhost:8000/random_sleep
            5. http://localhost:8000/random_status
          2. Spring Boot App:
            1. http://localhost:8080
            2. http://localhost:8080/io_task
            3. http://localhost:8080/cpu_task
            4. http://localhost:8080/random_sleep
            5. http://localhost:8080/random_status
        2. 或是使用 k6 發送 Request

          k6 run --vus 1 --duration 300s k6-script.js
          
  3. 關閉所有服務

    docker-compose down
    

Goals

  1. 建立 Prometheus,並根據 etc/prometheus/prometheus.yml 設定檔,從 FastAPI App 與 Spring Boot App 爬取 Metrics
  2. 檢視 Prometheus UI 的 Targets,確認兩個 App 的 Metrics 都有被爬取

小結

Prometheus 從一開始的小小內部專案,伴隨著社群的努力灌溉和 Kubernetes 的採用,已統領 Metrics 領域,成為事實上(de facto)的 Metrics Standard。它之所以能夠被大家推崇使用,各種搭配的工具也功不可沒。下一篇,我們將介紹有哪些 Exporter 可以將資訊轉譯成 Prometheus Metrics。

參考資料

  1. Prometheus: The Documentary:Prometheus 紀錄片,強力推薦,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 Prometheus 以及 Open Source 的熱情
  2. Prometheus 實戰
  3. Prometheus Book

上一篇
Metrics - 萬物皆可度量
下一篇
Exporter - 揭露萬物真相的鏡子
系列文
時光之鏡:透視過去、現在與未來的 Observability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