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頭幾天聊到的三本柱嗎?即透明性、檢視性與調適性。讓資訊足夠透明,才有辦法去檢視,進而去調適。若是資訊不透明,那可能會缺乏發現、意識,或是只用了片面的資訊檢視做出了不太適合的決策。所以透明性說是敏捷開發的地基也不為過。
那我們可以怎麼提升透明性呢? 在講述之前,不如來聊聊兩個生活中會用的電器吧。
小時候,總有個習慣,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冰箱,彷彿裡期待裡面會有什麼驚喜等著我一樣。長大後,雖然也會有樣的行為,但是隨著冰箱在廚房的角落,以及買來東西越塞越多後,就越少會主動開冰箱,然後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容易放到過期而沒被發現。
在以前天氣還沒有那麼炎熱時,冬天在寒流來是總還是會有冷到瑟瑟發抖的時候,家裡也會將暖爐拿出來放在客廳。每次經過時,總會不自覺的停下來感受其溫暖,與之相處。如果暖爐已經逐漸從近年的生活中離開,難以共鳴,那我想用冷氣作為類比,也是一樣的道理吧。在炎炎夏日,走在馬路上,遇到有冷氣散發出來的店家,總會不自覺的走慢一點,或者就乾脆走了進去。
其實這兩種電器,也無非就是代表著資訊透明與傳播的兩種概念。資訊暖爐,會將資訊不斷的輻射出來,讓經過的人下意識地接受到,並且因好奇而開始聊解更多。資訊冰箱,則是必須得主動的去問、去打開,才會達到更多,如果不去做點什麼,那些資訊就會凍在冰箱裡,不會再擴散。
典型的例子就是產品待辦清單有沒有實體化,還是其實要做的事情只在產品負責人的腦袋裡?要做什麼都得問產品負責人,這樣不僅讓其成為了瓶頸,也讓產品開發團隊很難去即時檢視,並且提出看法去調整方向。
另外在這資訊時代,數位化為主流的習慣係,許多資訊都會開始放在 IT 工具裡,像是 Jira、Redmine、Wiki 等,儘管他為我們提供了無地域限制的自由,但其實同時他也將資訊冰到了冰箱,如果我們不打開網頁,就不太會去意識、想起還又這些資訊。
在思考透明性是否足夠讓我們去檢視與調適時,可以多想想暖爐與冰箱,並判斷到底哪些資訊適合放在冰箱,而哪些資訊其實應該向暖爐一樣,自主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