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3 iThome 鐵人賽

DAY 29
1
AI & Data

當代資料工程與資料分析系列 第 29

實務應用:機會相關的分析方法

  • 分享至 

  • xImage
  •  

在公平的賭局裡、在只討論機率與統計的世界裡,由於期望值是固定的,報酬高的機會,風險往往也愈大。而在真實商業世界裡,對參賽者公平的賭局通常不存在,不公平才是常態,特別是當某企業取得特定優勢時,比方說專利、獨特的知識,該企業就會遇上「風險與投資有限,潛在報酬卻超高」的絕佳機會。愈是本業經營成功的企業,愈是會曝露在更多的選擇與機會之中。

然而,大量曝露於機會,卻不能保証企業的成功。企業的資源有限,必須保持專注,選出最好的機會,全力以赴,才容易成功。以下將會探討選擇生意機會、選擇市場區隔的分析方法。

鄰近事業 (business adjacencies)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會有一個事業核心 (business core),事業的核心通常可以用市場區隔、產品、企業的特殊知識來加以定義。在這個事業核心,企業要先取得了領先,才有獲利的可能性。

Profits from the Core 一書主張:考慮到今日在核心事業的成功,總是會在某個時刻退化成明日黃花,還有與核心事業的鄰近事業 (business adjacencies) 往往容易誕生日後的強大挑戰者,企業如果想長期成功,就必須在事業核心還算成功時,一方面專注於本業上,同時也適度地往一、兩個鄰近事業擴張。

鄰近事業,就是與本業相關,但是剛好略有小小不同的生意機會,比方說,同樣的客群、通路,但是,不同的產品。當從本業往鄰近事業擴張時,應該優先考慮一步之遙的鄰近事業,距離愈近,成功率愈高。

下圖為找出鄰近事業的方式,可以從多個方向做變化來尋找。

adjacency.png

當企業找出了數個有潛力發展的鄰近事業之後,應考慮下列的分析方法來評估鄰近事業:

  1. 該鄰近事業可以強化本業嗎?
  2. 我們在鄰近事業成為領導者的機會為何?
  3. 進入這個鄰近事業是否可以阻止未來的潛在競爭者
  4. 進入這個鄰近事業之後,是否足以讓公司有更寬廣的未來發展
  5. 我們可以確定執行效果良好嗎?

市場區隔 (target segment)

很多公司走向失敗,因為失去了創新能力。然而,很多極具創新能力的公司卻也是走向了失敗,因為不懂得「創新的產品」如何行銷。在科技產品,特別是不連續的創新,很容易撞上所謂的鴻溝 (The chasm)

the_chasm.png

鴻溝的概念出自跨越鴻溝一書,該書主張:

早期使用者 (early adapters) 與早期大眾 (early majority) 這兩群人在思想與行為上,截然不同。前者是刻意嘗試新事物,認為領先就是一種優勢,要大膽投資讓自己設法領先。後者會刻意保守,總是會等到產品成熟、經過時間與其它使用者的考驗之後再去使用,如此才容易讓自己總是成功。由於上述的現象,導致鴻溝的出現。

銷售創新產品的公司必須認知到鴻溝的存在,才容易成功跨躍。

由於鴻溝的存在,跨躍鴻溝的行銷的方式必須極度穩紮穩打:「選擇一個最有可能的市場區隔來做開發,然後,集中所有的行銷能量於這個市場區隔 (target segment) 之內。」

跨躍鴻溝時,選擇市場區隔應分析下列的因子:

  1. 是否有可連絡上的決策者買主?(economic buyer)
  2. 是否買主有迫切的採購理由?(comelling reason to buy)
  3. 我們是否已經有完整的產品,足以滿足買主的需求 ?(whole product)
  4. 該區間之內的競爭強度如何?(competition)

實務工作中的挑戰

從 Day 27 ~ Day 29 連續三篇文章一一從成效、生產力、機會等不同的角度,討論了許多分析方法,而這些分析方法多半不是來自傳統的資料分析領域,而是來自於會計、管理、顧問業、軟體開發、政府機關的統計等等不同的領域。甚至有一些分析方法,它所需要的分析資料難以客觀地量測或是取得,如果真的要使用,只能大量依賴人的判斷

而這就是實務上資料分析工作所面對的挑戰:

  • 完整的資料,分析不出重要問題的答案
  • 重要的問題,找不到完整的資料可以分析

上一篇
實務應用:生產力相關的分析方法
下一篇
結語:從現代到未來
系列文
當代資料工程與資料分析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