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使用 Google Colab。首先,先到 Colab 建立一個新的筆記本;或是,可以到雲端硬碟的界面,在畫面右上角點擊:新增->更多->Google Colab Colaboratory。
新增筆記本後,輸入
try:
from google.colab import drive
COLAB = True
print("Note: using Google CoLab")
except:
print("Note: not using Google CoLab")
COLAB = False
確認使否在 Colab 的環境之中。
Python 有 4 種常用的資料型態,有:
多數 Python 的資料型態為可變的,也就是在物件被定義之後,還可以就由程式來增減元素。反之,不可變動係指在物件定義後就不能再藉由程式增減元素。
List 與 Tuple 長得非常相似,兩者最大的不同是 List 的元素是可變的,但 Tuple 不行。還有, List 是以 [ ]
儲存資料,而 Tuple 是以( )
儲存資料。所以,當我們要儲存差距不多、相似的資料時,會選擇 List;當預先就已經確認之後要儲存的資料時,會考慮使用 Tuple。另,相比 List, Tuple 還有讀取速度快及占用的記憶體空間較小等優勢。
以下分別介紹 4 種資料型態。
從以下可以觀察到 List 的元素是可變的,而 Tuple 不可變的。
a = ['a', 'b', 'c']
b = ('a', 'b', 'c')
# 替換 a 的第一的元素
a[0] = 'd'
print(a)
# 替換 b 的第一的元素
b[0] = 'd'
print(b)
執行後會報錯。
Python 可以使用 for-loop 來依次讀取物件中的各元素。
a = ['a', 'b', 'c']
for i in a:
print(i)
可以使用 enumerate
搭配 for-loop 印出物件中的 index與元素,值得注意的是 Python 的 index 是從 0 開始計數。
for i, j in enumerate(a):
print(f'{i}:{j}')
Set 為可變非順序,儲存非重複的資料。Set 可以Set(*)
或 {*}
表
示,其中
{ }
無法扁是空集合)a = set()
b = set(['a', 'b', 'c', 'c'])
c = set('Hollow World')
d = set({'apple': 11, 'banana': 12, 'cherry': 13})
e = {True, True, True, False, False}
print(a) # set() 空集合
print(b) # {'a', 'c', 'b'}
print(c) # {'l', 'W', 'H', 'o', 'r', 'w', ' ', 'd'}
print(d) # {'banana', 'cherry', 'apple'}
print(e) # {False, True}
Dictionary 可以 dict(*)
或 {*}
表示,儲存成對的 key、value。
d = {'name': 'Kevin', 'age': 24, 'address': '123 UNIVERSITY', 'eat': ['apple', 'banana'], 'drink': False}
# Key: dict_keys(['name', 'age', 'address', 'eat', 'drink'])
print(f"Key: {d.keys()}")
# Values: dict_values(['Kevin', 24, '123 UNIVERSITY', ['apple', 'banana'], False])
print(f"Values: {d.valu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