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繪圖可應用的範圍愈來愈大,目前也正在以等比級數不斷擴散,然而,我們也面臨著一系列複雜的道德、法律和社會問題,尤其當 AI 與藝術創作的利益衝突時,問題變得更加復雜難解。
先打個預防針,颱風假這天的議題比較沉重一些,讓我們先放下工具層級的教學,針對最近一個時事來做個討論與省思。首先,先請大家先看一下這則新聞:創意應是人類創造,而非生成!」Procreate霸氣宣布拒絕生成式AI,3大主張獲創作者力挺
麻煩右鍵另開分頁,記得要回來看完本文誒,爸托爸托 🙏🏻
前面那則新聞提到,在 8 月的時候 Procreate 宣布他們不會開發生成式 AI 功能,這個決定在設計圈、藝術圈引發了廣泛的討論。Procreate 團隊表示,他們對人類創造力有著深刻的信念,認為創作應該由人類主導,而非機器。他們的立場反映出對技術發展可能對藝術創作的道德結構產生威脅的擔憂。這一決定不僅是對人類創意的堅持,也是對藝術家權益的捍衛,確保他們不會被 AI 取代或失去對自己風格的控制權。
這一新聞事件促使 R 森開始思考一個哲學問題:AI 繪圖究竟是善還是惡?為此,我嘗試將自己對這個議題的研究和思考整理成今天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支持 AI 繪圖的人認為,AI 作為一種工具,可以極大地提高創作效率,幫助藝術家在短時間內落實更大的創意產出。特別是在廣告、設計等需要快速大量產出的行業,AI 的應用無疑能帶來革命性的變革。此外,AI 還為缺乏專業繪畫技能的人打開了創意的大門,使更多人能夠參與到藝術創作中,降低了創作門檻,讓藝術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然而,反對者擔心,AI 的普及會削弱藝術的獨特價值。尤其當 AI 開始模仿人類藝術家的特有風格並以此牟利時,這種行為無疑侵犯了原創者的權億。更令人擔憂的是,AI 可能導致人類創意的萎縮,因為人們可能會越來越依賴機器完成創作,aka. 變懶惰,逐漸失去對自我表達的追求。此外,AI 技術的掌握也存在不平等問題,大型企業可能掌控這些技術壟斷市場,使得個體藝術家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類似這種倫理上的矛盾大對決,其實在之前 LoRA 微調技術一開始推出的時候也增有過一番激辯。
LoRA(Low-Rank Adaptation)是一種在 AI 繪圖和大型語言模型(LLM)中使用的微調技術,它可以只透過引入少量的額外參數來調整模型行為,而不需要對整個模型進行重新訓練。也就是說,透過這種方法,只需少量資料就能調整出具有特定藝術風格的模型。因此,針對特定作品、角色或畫家的風格,調整既有的生成模型變得非常簡單。
LoRA 的出現讓一般的用戶不需具備過硬的技術能力就能微調各種模型,門檻降低了,很容易就可以生成與某些著名繪師、漫畫家風格極為相似的作品。然而,這些風格往往源自那些花費多年心血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具有高度識別性和個人特色。這種未經許可的二次創作並進行商業行為,無疑對原創者構成了侵犯,並嚴重損害了他們的權益。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讓人不禁聯想到台灣早期的盜版問題。在那個時代,智慧財產權的觀念尚未深入人心,許多創作者的心血成果被肆意複製和販售,最終導致了整個創意產業的低迷。隨著社會進步與法規完善,台灣逐漸脫離了「盜版王國」的陰影。然而,在 AI 時代,我們又再度面臨了類似的挑戰,需要在技術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之間取得平衡,避免重蹈覆轍。
整理一下,現今網路上各路創作者和藝術家的隱憂,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今天專欄探討的議題相當沉重,是因為最近這些敏感的問題都已逐漸浮現出來,迫使我們需正視 AI 技術對於法律及倫理所帶來的挑戰。AI 繪圖究竟是善還是惡暫無定論,或許這將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 AI,以及我們對創作、智慧財產權和道德責任的理解和堅持。
我認為,AI 可以成為提升創作效率的工具,但若濫用,則可能對設計及藝術文化領域造成難以逆轉的影響。
因此,我們都應該更加謹慎,在享受影像表達自由的同時,時刻保持對社會責任及相關法律演進的關注。務必要求自己使用 AI 時,一定要避免因不當使用而對他人造成傷害,有意識地保持責任感,這是確保 人類獨有的「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持續繁榮的關鍵。
註:本篇文章插圖均使用 AI 製作
AI製圖都好美啊!!
沒錯,不過還是有需要人類設計師/繪師做調整的地方,不然就會有許多破綻。
例如:
1.第一張(天枰那張)左邊的手,多了一隻
2.第三張:上方的手多了許多手指,下方的手只有四根手指
手上的天秤,要審慎評估使用的時機點~
不知天枰座的會不會有選擇困難症:
這個我是要用 AI 畫?還是自己畫? 啊~~ 好難選擇 (苦惱了三小時還沒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