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經驗除了之前提到的企業導師之外, 也擔任了一個創新競賽的企業評審, 而且需要參與入圍企業的實地訪查行程,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棒的經驗! 除了可以第一手看到許多參賽投獎的報名文件之外, 也有機會實地走訪這些入圍複賽的企業, 雖然與其他評審們有分配實地參訪考察的企業, 並非每一家都有機會去, 但實際到過現場交流, 不只是眼見為憑, 還能與這些創業者一起交流體驗他們的創業熱情, 以及對於創業題目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絕對比書面審查報名資料, 簡報, 短片來得更豐富, 更有感受~~
不過評審真的也不是好當的, 要在一週的時間內, 看完上百份的報名資料, 簡報, 短片後給予一個初賽的分數, 乍看感覺不難, 但實際上因為是要相對衡量比較下給分, 這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很可能你剛剛覺得好的組別, 下一組更好, 也可能反過來, 剛剛覺得沒什麼內容的組別, 下一組還有應該更低分的參賽者, 總之印象評分之反覆也造成了評分上的困難, 當尤其已經評了100多組之後, 你可以想像那個有多難重新調整, 所以後來也摸索出了一個評分的脈絡, 但我得說這取決於每一種屬性的比賽, 以及所希望獎勵的創新團隊與比賽目的性質而會有所不同, 下方是這次我自己擬定的"評分策略"從55分~90分
雖然盡可能具體量化評分, 但實際上可能還是有人會覺得給分間的差異不大, 確實有時評分是蠻主觀的事情, 加上評審本身對於不同領域的背景知識也有極大關係, 所以本來比賽就不只一位評審在給分, 我只要求在自己的評分差異上能有統一的脈絡, 而不會不合邏輯的跳來跳去亂給分, 事後證明相對低的評分組別, 其他評審也有看到一樣的問題而給低分, 至於高分的組別則存在創新領域的偏好與認知, 就真的比較難有一致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