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29
1

半夜剛好思考到這個議題,為什麼學區塊鏈的幾乎都是年輕的男生?放眼望去大概是白人年輕男性、亞洲男性,以及各種多元種族的男性居多。可能的年紀,活動現場觀察,大約落在國中生、高中生,到 40 歲、50 歲之間。目測是以過去五年跑國際以太坊技術相關會議、黑客松活動、技術社群活動的「現場目測」為主。為什麼大部分在區塊鏈技術上投入的同學是男性,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這裡用自身生活經驗來表達,嘗試探討這個可說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待討論」的議題。

現在台灣的區塊鏈技術人才都從哪裡來的?

今天 2024 年來觀察區塊鏈技術這個大領域本身的組成。據了解,台灣的大學系統還沒有正式的「區塊鏈學系」,可能某幾家大學已經有類似「學程」的設計,或主題上比較接近的「分散式系統設計」、「應用密碼學」、「智慧合約開發」等課程,可能也只是資訊系裡的一門課。

退一步整體來看,區塊鏈領域可說是從電腦科學、資訊工程學系、資訊管理學系出發,逐漸擴散到電機工程學系、數學系、經濟學系、財金學系、企管學系、甚至到機械工程學系、物理系。會說物理系,乍聽之下好像離很遠,但仔細想想會觀察到,有不少原來主修物理學系的研究生,畢業後轉往資訊工程領域,緊接著很快就投入區塊鏈技術上的開發。

觀察現在組成的這一群人,這邊指真正投入區塊鏈技術開發的人,他們多數的求學背景,不外乎美國加州大學 UC 系列的,或美國東岸那一團聽起來就很貴的學校的,或加拿大那一群研究型的大學。大多是曾經在國外學過資訊相關科系留學過的同學。如果不是這種留學過資訊工程背景的同學,再來就會是台灣一團較知名的,那些掌握很多資源的學校們,像是羅斯福路、指南路、東區大學路、光復路等等這些大學出來的資訊系、電機系、數學系、經濟系的同學們。

過去六年、七年時間,在眼前看到的這麼一群人,區塊鏈工程師,或是讀論文算數學寫報告的區塊鏈研究員、以太坊研究員、區塊鏈新創公司創辦人或技術長、工程部同事主管等等,真的就是背景長這個樣子,一種獨特的存在的群體。所謂「其他學校」出來的大都是少數族群。像是一些比較沒聽過的國立的大學、私立的大學,或科技大學的。像我本人就是區塊鏈技術圈子的顯然的少數群體(甚至不能確定是否真正在區塊鏈技術的圈子裡,還是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以為在圈內」?),讀的是在台灣的幾乎可說是「接近叫不出名字的」三流大學,同時又很遺憾的「不是男生」。

女生讀資訊系的感受為何?

想完區塊鏈現有的人才大概都從哪裡來,再回頭思考台灣的資訊工程學系為什麼女生學生的比例低,接著就會想到台灣的家庭文化成長背景等影響因素。整個一路思考過來,會發現背後存在著某種文化上的困境。例如,要面對選擇科系填志願的時候,有多少人的家裡會舉雙手贊成家裡的妹妹去讀資訊系?不管是資訊工程系還是資訊管理系。

有多少爸爸媽媽聽到自己的女兒想讀資訊相關科系時,聽到的瞬間,是心裡完全沒有任何猶豫,只有感到驕傲的?內心完全認同,給予支持,並且覺得家裡有姊姊或妹妹跑去讀資訊系,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沒發生家庭革命的比較好的情況通常是,家裡表示「我尊重你的科系選擇」,但不一定認同,也不一定願意支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文化存在?為什麼父母會習慣性的「鼓勵」甚至要求,男生讀工程,女生讀商管?

當初建議自己的親妹妹去讀資訊工程學系,考量到覺得現代的社會不可能不了解電腦,深信電腦科學專業知識在往後會帶給你的力量。認為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在求學時期就累積大量電腦科學領域的知識,對電腦了解越多越好,越深入越好。又想到妹妹在高中時期數學表現得十分優異,難道資訊工程科系是只有男生能讀的嗎?心一橫,勇敢的把志願填下去。最後也真的去讀了四年大學,從零開始學寫程式,每天被程式作業磨練。到畢業後過了幾年,她回想大學讀資訊系的經驗,和我分享她在大學四年的期間幾乎沒有交到什麼朋友,經常感到孤立無援,也不想繼續寫程式了。

現在描述的是什麼?這就是女生讀資訊系的後悔?交不到朋友,也當然就比較難對電腦越學越有興趣,甚至不曉得有沒有被欺負或被排擠。這就是家人建議家裡的妹妹去讀資訊系的「家人會感到的後悔」?不知道是妹妹讀完資訊系覺得挫敗而感到的後悔成分比較多,還是強烈建議妹妹去讀「男生的科系」的姊姊所感到的後悔比較多。

網路上很多文章都有寫怎麼考進資訊系所,或怎麼面試科技公司,寫的大多是比較漂亮的,比較吸引人的畫面,帶著濾鏡的經驗,但有多少人是願意描寫,「選擇的結果不如預期」的感到後悔的心境?回憶這些後悔經驗還得用「不評價的方式」面對,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區塊鏈產業面對那些不易察覺的挑戰

女性工程師和女性創辦人在區塊鏈產業面對的挑戰不僅僅只是「同工不同酬」挑戰,還有很多挑戰是比較隱性的,不那麼顯而易見的挑戰。光是今年就遇到好幾個活生生的,相對較為隱性的例子。這邊快速分享兩個例子。比較是那種在工作場合用詞上,隱藏不易察覺的女性會面臨的挑戰,都是親身發生在我的工作生活經驗中。

第一個例子,來回想我本人曾經使用的用詞與行為。大約半年前,有次要和一位男性工程師新朋友分享,台灣有個新出來的零知識證明應用相關的技術社群。當時主要想引介他和技術社群的核心幹部認識。這位核心幹部剛好是一位年輕女生。發現居然自己用文字訊息向對方介紹認識時,要和這位男生新朋友趕忙解釋說,她不是只是專門辦零知識證明技術活動的。就是說,竟然要另外強調及補充,這位同學「不是只是來幫忙辦活動的女生」,她本人就是技術開發的工程師。

結束過後幾天,回想為什麼我會需要匆忙的補上一句解釋?想像如果今天引介的是一個男生技術社群核心幹部,我還需要特別另外解釋這些額外的資訊嗎?難道我會需要另外速速告訴他說,這個男生幹部不是只是來辦活動的?

第二個例子,兩個月前左右,有位女性區塊鏈新創創辦人正在忙著募資,今年正密集與各種厲害的區塊鏈產業的投資人開會,其中一位投資公司說要求要做和她的幾個前員工做所謂的 reference call,而其中一位與創辦人工作相對比較久的前員工剛好就是我,所以人在紐約的投資人就真的聯繫到我這邊,要開視訊會議。他想和前員工確定這位創辦人沒有做什麼奇怪的事情,也順道確認創辦人和底下的員工們的關係如何。

會議裡大多數是問以前團隊管理上的問題。但其中一題問得有點微妙。投資人問說,底下的研發團隊(也就是說這一群男性工程師),他們是否相信創辦人的領導與決策,是否認為創辦人她本人是值得尊重的,她的決策都很值得信任。這個問題基本上是在問,這群工程師服不服這個女生老闆。假想這一題如果創辦人是男性,是不是就不用問了?

除了以上這兩個比較印象深刻,且是我遇到的情境,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據我所知真的有發生過的,會些微感受不佳的經驗。像是,有位程式開發能力相當優秀,但當時因為才剛踏入產業還不夠有名的女性區塊鏈技術開發者,她就曾經被網友質疑是不是真的會寫程式。還把人家帳號拿出來,Github 上一行一行檢視,看這個女生寫的程式碼是不是在裝模作樣。

另,當女性主管要負責面試和篩選女性面試者的時候,情形可能更糟。女性主管碰到女生來面試應徵,剛好這位面試者並不會寫程式,而她的職位和工作內容也並不要求一定要會寫程式,但這位在技術圈子裡,好不容易、千辛萬苦才當到主管職的女性主管,卻很有可能不願意給年輕女生表現機會,在面試時,反而會用比男性主管面試人的時候,更嚴格和更苛刻的要求來進行面試。如果是來應徵工程師職位的,有可能在一看到履歷上寫女生的名字的瞬間,就直接被過濾掉,這類情形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女性缺席的區塊鏈產業究竟是「lack of information」還是 「incompetence」?

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個人在區塊鏈技術社群活動場合中,經常感受到的,輕微的不一樣的對待方式。可能因為是女生,可能有的時候參加技術社群活動的打扮還不夠中性?不夠「無性別」穿搭?說話聲音不夠低沉?還不足以用外型掩飾性別。也可能因為大學不是學資訊的,寫過的程式作業太少。

技術活動場合中常會碰到的情境是,可能我旁邊站了一個年輕的男生工程師,他有在寫智慧合約,或是他有在忙一些技術底層的事,這時我可能介紹另一個男生新朋友,可能他是區塊鏈新創公司的創辦人給他認識。所以我引介的時候,可能說幾句兩個人的背景、各自在忙的工作專案、曾經都有一起參加過的技術社群活動,或是提到幾個可能會有的共同話題等等,當他們知道彼此都是偏工程背景的時候,很快就會開始深入談某些技術細節,這還挺自然的事。

不過,有趣的是,有些關鍵的技術資訊,創辦人可能就只跟這個長得比較高的資訊背景的男生工程師分享。可能他認為我不是做程式開發或不是專業智慧合約工程師,可能他認為非技術背景的女生,很有可能對所謂的軟體開發上的技術細節沒有興趣,所以和我互動的時候不願意多和我分享一些在他眼中可能是相當重要的技術細節、技術上的用語、關鍵詞、他所關注的專業領域意見領袖的名字等等。因為這個情形常常都在發生,可能介紹完彼此後續聊的話題,就沒我的事了,你可以走了,因為現在我們要講「男生的話題」了,類似這樣的感覺。這完全是主觀的感受。

個人認為有趣的點是,一個男生看到一個女生,她出現在這種幾乎全男性組成的區塊鏈技術社群活動的場合中,這個活動主題本身就是談技術了,在這種場合出現的女性會是對技術細節沒有興趣的嗎?認為女生出席這類型的活動只是「陪伴」某位男士朋友所以才來的?

常常在想,為什麼這一大團有在跑社群活動的男性區塊鏈工程師專業人士,他們其實很多人都有長期伴侶,都有女朋友,都有太太,他們每天見面,每天聯繫的人。為什麼他們的另一半對錢包操作或應用或遊戲或 ENS 域名等等絕大多數的女朋友、太太幾乎沒有使用過或操作過的體驗?一個狐狸錢包或中心化的交易所,從來沒有開帳號過?甚至從來沒有看過他們的網站長什麼樣子?

都是自己圈內的人了,如果連話題都不願意帶到一些重要資訊、重要情報,這些專業資訊一直沒有流通到女性的朋友圈中,區塊鏈的技術一直沒辦法成為女性的日常聊天話題。我們可以一起來釐清這個想法是什麼嗎?是認為女生不喜歡聊區塊鏈的事情,而這是因為區塊鏈本身這個系統太複雜,錢包和各種應用的介面太難用,專業術語太多,數學太難,女生朋友們不見得能聽得懂也不可能會有興趣?

講第一次聽不懂不代表就沒有興趣了解,講第二次還是聽不懂可是至少記得一些關鍵詞,講第三次聽不懂開始覺得提到某些概念時有感覺了,講第四次聽不懂開始知道可以查詢那些詞了,開始問的問題比較有在軌道上了等等,如此一直這樣一步一步聊天中引導下去,過了半年、一年、兩年、三年,讓自己最親近的人增加對這個領域的了解,這是幫助資訊上的流通。

有一小群人逐漸增加了解後,會在和她們的朋友們互動交流的時候,例如逛街的時候,喝咖啡的時候,做瑜伽的時候,和其他同事互動的時候,接小朋友下課的時候,自然的在餐桌上提到這些話題。個人的觀察是,如果區塊鏈的話題仍然像「離日常生活這麼遙遠」的話題,可能比較難吸引到女性的積極投入。

產業可以蛻變

今天到場來應徵工程師的女生沒幾個,來參加技術社群活動的女生同樣也沒幾個,一場以太坊技術社群 meetup 活動出席的人,三十個人裡面可能不到五個女生,屈指可數。這個景象不該一直如此,也不會一直如此。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當下,也有收到幾個朋友們對於這個議題的討論。台北有位小檀同學(我給她取的綽號),她就有提到,她覺得沒有繼續深入區塊鏈領域的原因,是因為發現電腦科學的知識,幾乎每一層都對區塊鏈很重要。希望優先去補足這一塊知識,未來在任何領域耕耘才能走得比較長遠。

另一位同學提到,她觀察,區塊鏈產業還是新創公司居多,因此與一些科技大公司相比,福利和制度的等級差太多,新創公司相較之下,確實有很多地方不如大公司完善。而穩定的大公司較有餘裕去執行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 政策,打造多元平等包容的友善職場環境。可以觀察的出來,在同等薪資條件下,科技巨擘的職場對女性更友善。

一位 S 同學他指出,理工科很多都要求高工時,講求永遠學習。對於生命階段有生育這個選項的女性來說,要選擇生育就代表當工程師這條路的成本就是比男性高。還有一位前輩同學,他表示,區塊鏈是軟體產業的一個小集合,軟體又是「科技業」的一個分類;在這個比較的基礎上,他覺得沒有特別感覺區塊鏈的女性較少,是整個產業都很少。

從上文的脈絡,可以發現女性在區塊鏈產業面臨的挑戰,大致上可分為六個類別。第一個,性別刻板印象與文化偏見的挑戰,包括社會對於女性所持有的看法和期待所形成的一大阻力。這一點是個人認為目前看來最大阻力。也就是來自於性別刻板印象。從小家裡爸爸媽媽對男生和女生的教養方式不同,女性被傳統所拘束,性別刻版印象根深蒂固,到今天仍難以擺脫「資訊科技工程領域應該由男性主導」的想像,以致於女性在選擇資訊專業時,時常受到阻礙。

第二個有關現今教育體系的支持不足,缺乏專門的區塊鏈學系和課程,導致女性在進入相關領域時,缺乏必要的基礎教育和培訓。第三個阻力是職場中的隱性歧視。女性在工作中必須面對的同工不同酬問題,面對高工時、缺乏彈性,加班時間經常難預測,以及需要證明自己能力的壓力,常常在技術討論中、決策過程中被邊緣化。

第四個阻力,社交孤立、缺乏組織歸屬感,缺乏支持系統。感到相當難以融入,總覺得在其中是某種局外人,時常感受不到同事和管理層的支持。在技術社群群體中經常感到孤立無援,缺乏支持和有意義的社交是一大阻力,人際關係、事業發展和自信心都會深受影響。

第五個阻力,職業晉升障礙,女性主管在管理團隊時可能面臨更高的要求,對於男主管和女主管的行事風格常有雙重標準。在面試過程中對女性應徵者的標準更為嚴格,工作表現的要求也更為嚴苛。第六個挑戰,社會認知與資訊流通的缺乏。女性在區塊鏈等技術話題中的參與度低,導致關鍵資訊和知識的流通受限,進一步影響女性對領域的興趣和投入。

以上綜合歸納這六大阻力,是目前觀察到的女性在區塊鏈產業發展不利的因素。文章寫到這裡近六千字,千言萬語。最後,想呼籲的是,技術社群活動組織核心幹部可以盡可能的,有積極的行動去改善這個環境。積極的作法像是,講者如果有三個人,希望能積極去邀約女性講者至少一位。講者如果有五個人,希望能邀請到至少兩位女性講者。

台上的講者應盡可能的避免出現全男講者們的畫面。而講者進行問答互動時,建議盡可能的優先邀請女性提問。像 Glen Weyl 老師,他本人演講時,就經常會在觀眾問答提問時,直接問說有沒有人是女性聽眾想提問,或是少數族群有想提問的。講者就會在台上直接用麥克風邀約提問互動,避免第一個是男生提問的話,接下來可很能就全部都是只有男生敢提問了。如果剛好邀請到比如說五個講者全部都是女生的話,請多鼓勵她們盡量不要只有討論女性議題,還有很多核心的技術問題也可以邀請她們進行討論。

相關連結:
Women in Ethereum Protocol Group
https://x.com/wiepteam
https://hackmd.io/@poojaranjan/WiEPHandbook

延伸閱讀:
女性缺席的音樂世界?古典樂界的性別意識形態與平權未竟之路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8219290

高工時造就男女薪資差距: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破解性別不平等的世代差異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7498267

事業與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之旅
Career and Family: Women’s Century-Long Journey toward Equity by Claudia Goldin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9102?sloc=main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Unshrinking: How to Face Fatphobia by Kate Manne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5383?srsltid=AfmBOortyt2y9J8jpueLytw5v8L_bOFw_0fAwe1z9apY-vRBGfSnpRAe


上一篇
以太坊交易手續費的計算之一枝鉛筆手算手續費是什麼感覺
下一篇
第一次挑戰連續30天資訊科技主題作文比賽之最滿意的文章是哪一篇
系列文
合約開發特訓班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