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0
Kubernetes

都什麼年代了,還在學 Kubernetes系列 第 31

學 Kubernetes 的第三十一天 - Resource - Metrics Server

  • 分享至 

  • xImage
  •  

在 AWS 中,但凡我們開啟的 EC2 Instance,都會自動產生對應的 Metrics。這些 Metrics 可以幫助我們監控 Instance 的即時狀況,還可以與 Auto Scaling Group 配合,進行服務的水平擴展 (HorizontalPodAutoscaler, HPA) 或垂直擴展 (VerticalPodAutoscaler, VPA),這也是如今高適應、高可用部署的基石。

而在 Kubernetes 中,如果想要進行 Pod 擴展 (PodAutoscaler),或使用 kubectl top 指令獲取 CPU 累計使用率、記憶體即時使用率、Pod 資源佔用率等,就必須透過 Metrics Server 取得 Pod 和 Container 的 Metrics。

順便一提,Metrics Server 的前身是 Heapster。由於 Heapster 不夠方便且難以維護,後來提出了 Metrics API 的概念並且推出 Metrics Server 取而代之。

Metrics Server 主要組件

  • cAdvisor: 用於收集、聚合和公開 Kubelet 中包含的容器指標的守護程序。
  • Kubelet: 用於管理容器資源的節點代理。可以使用 /metrics/resource/stats Kubelet API 端點訪問資源指標。
  • 節點層面資源指標: Kubelet 提供的 API,用於發現和檢索每個節點的彙總統計資訊。
  • Metrics Server: 叢集外掛元件,用於收集和聚合從每個 Kubelet 中提取的資源指標。API 伺服器提供 Metrics API 以供 HPA、VPA 和 kubectl top 命令使用。Metrics Server 是 Metrics API 的參考實現。
  • Metrics API: Kubernetes API 支援訪問用於工作負載自動縮放的 CPU 和記憶體。要在你的叢集中進行這項工作,你需要一個提供 Metrics API 的 API 擴展伺服器。

Metrics Server 工作原理

Metrics Server 定時從 Kubelet 的 Summary API (類似 /api/v1/nodes/nodename/stats/summary) 採集指標資訊,這些聚合過的資料將儲存在記憶體中,且以 Metrics API 的形式暴露出去。

Metrics Server 復用了 API Server 的庫來實現自己的功能,比如鑑權、版本等。為了將資料存放在記憶體中,去掉了默認的 ETCD 儲存,引入了記憶體儲存。由於存放在記憶體中,因此監控資料是沒有持久化的,可以通過第三方儲存來拓展,比如 Prometheus,這與 Heapster 是一致的。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1015/20168212WS4Ge4JSVV.png
從上述的流程圖和敘述可以看出:

  • Metrics Server 提供的是即時的指標(實際是最近一次採集的資料,保存在記憶體中),並沒有資料庫來儲存。
  • 指標並非由 Metrics Server 本身採集,而是由每個節點上的 cAdvisor 採集,Metrics Server 只是發請求給 cAdvisor 並將 Metrics 格式的資料轉換成 aggregate API。
  • 由於需要通過 aggregate API 來提供介面,需要叢集中的 kube-apiserver 開啟該功能(開啟方法可以參考官方社區的文件)。

實作: 部署 Metrics Server

Metrics Server 對叢集和網路組態有特定要求。這些要求不是所有叢集發行版的默認要求。在使用 Metrics Server 之前,請確保叢集發行版滿足以下要求:

  • Metrics Server 必須可以通過容器 IP 地址(或節點 IP,如果啟用了 hostNetwork)從 kube-apiserver 訪問
  • kube-apiserver 必須啟用聚合層
  • 節點必須啟用 Webhook 身份驗證和授權
  • Kubelet 證書需要由叢集證書頒發機構簽名(或通過傳遞 --kubelet-insecure-tls 給 Metrics Server 來停用證書驗證)
  • 容器執行階段必須實現容器度量 RPC(或具有 cAdvisor 支援)

根據官方的指南,使用以下配置進行部署:

kubectl apply -f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sigs/metrics-server/releases/latest/download/components.yaml

這時我們應該依然會遇到問題,通常是因為 Kubelet 證書沒有簽名,本篇我們只是操作練習,所以透過傳遞 --kubelet-insecure-tls 參數來關閉驗證。

  • 使用 kubectl patch 指令修改配置
kubectl patch -n kube-system deployment metrics-server --type=json \
  -p '[{"op":"add","path":"/spec/template/spec/containers/0/args/-","value":"--kubelet-insecure-tls"}]'
  • 驗證 kubectl top 指令
kubectl top nodes
---
NAME                    CPU(cores)   CPU%   MEMORY(bytes)   MEMORY%
wslkind-control-plane   109m         0%     795Mi           2%
wslkind-worker          30m          0%     298Mi           0%
wslkind-worker2         28m          0%     403Mi           1%
---------
kubectl top pods -A
---
NAMESPACE            NAME                                            CPU(cores)   MEMORY(bytes)
ingress-nginx        ingress-nginx-controller-666487-phxw4           2m           151Mi
kube-system          coredns-7db6d8ff4d-mbgzs                        2m           26Mi
kube-system          coredns-7db6d8ff4d-z7hhn                        2m           24Mi
kube-system          etcd-wslkind-control-plane                      19m          116Mi
kube-system          kindnet-9l97q                                   1m           20Mi
kube-system          kindnet-bn27w                                   1m           22Mi
kube-system          kindnet-x9qmc                                   1m           20Mi
kube-system          kube-apiserver-wslkind-control-plane            37m          214Mi

延伸: 查看 Metrics API 原始資料

組態檔案: test-pod.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labels:
    app: test-pod
  name: test-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busybox
    command:
    - /bin/sh
    - -c
    args:
    - "sleep 3600"
    image: registry.k8s.io/busybox
  • 建立 Pod
kubectl apply -f test-pod.yaml
  • 查看 metrics api 裡的 test-pod 指標資料:
kubectl get --raw /apis/metrics.k8s.io/v1beta1/pods | jq '.items[] | select(.metadata.name == "test-pod")'

結果如下

{
  "metadata": {
    "name": "test-pod",
    "namespace": "default",
    "creationTimestamp": "2024-07-27T17:47:02Z",
    "labels": {
      "app": "test-pod"
    }
  },
  "timestamp": "2024-07-27T17:46:52Z",
  "window": "13.852s",
  "containers": [
    {
      "name": "busybox",
      "usage": {
        "cpu": "0",
        "memory": "452Ki"
      }
    }
  ]
}

參考


上一篇
學 Kubernetes 的第三十天 - 中場休息 + 完賽感言
下一篇
學 Kubernetes 的第三十二天 - Autoscaling - 概論
系列文
都什麼年代了,還在學 Kubernetes37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