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討論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耗能問題。
大型語言模型在運算過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和水資源,而我們在與AI互動時,其背後的環境代價往往是我們無法直接看到的。在這個AI需求迅速增長的時代,未來我們可能會面臨哪些衝擊?
推廣階段,許多人強調人工智慧的使用是多麼輕鬆簡單,並鼓勵大眾勇於嘗試。各大廠商也紛紛投入資金加速研發,深怕錯失這波崛起的浪潮,或被AI的發展淘汰。然而,隨著人們逐漸接受並普遍使用AI,伴隨而來的是能源消耗的急劇增長,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可否認,人工智慧的確好用,但它也有其局限性。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為了不必要的消費浪費如此大量的資源?一味地追求更快、更強、更新,可能會再次陷入過度消費的歷史輪迴。每一代都需要解決各自的問題,同時也在製造新的問題。或許,如果我們放慢發展的腳步,但考慮得更周全,才有助於我們走得更長遠。
我也對Windows 11這次的大規模更新感到好奇,尤其是將AI整合進系統的做法。這背後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科技公司對環境的影響相比傳統產業,究竟是加劇了還是減輕了?現在每次使用ChatGPT時,我都有一種內疚感,有點像夏天使用冷氣時的那種內心掙扎。
大多數人無意對他人或環境造成傷害,但我們也不能期待馬兒跑得快又不吃草,這是不可行的。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勢必需要付出代價。確立目標、充分落實、回顧分析、迭代更新,透過這樣的循環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運用科技,這把「雙面刃」。
在第15篇,我分享了對AI普及後耗能問題的擔憂,希望未來我們能更智慧地運用科技,避免負面影響。
那麼第16篇,我將帶著這份擔憂,繼續探討如何在減少資源消耗的前提下,仍然能夠達到更好的科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