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0

隨著數位化進程不斷加速,傳統價值觀和行為模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討論這些挑戰之前,我們需要先釐清什麼是傳統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在數位時代到來之前,人們已有既定的工作方式和事務處理流程,對科技的想像也多半受到過往生活經驗的限制。這些傳統的價值觀體現於資源管理的方式、設備的維護安排、品質管理系統、標準操作程序、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風險評估和社會責任等方方面面。在這樣的體系下,傳統的行為模式有其既定的邏輯,從資源分配到設備利用,再到能源運用,每一個步驟都有深厚的經驗積累支撐。

然而,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對這些既有流程和價值觀產生新的期待。過去一些似乎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因資訊不流通而導致視野侷限、經驗難以整合造成反覆錯誤、以及對未知風險的難以預測,隨著數位技術的興起,逐漸被視為可以改善的領域。因此,在這些新的期待下,原有的做法勢必得調整,以便更好地回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在此過程中,數位技術的推動者經常面對一個根本的問題:如何讓傳統的價值觀能夠平滑過渡到數位時代,並在新舊模式的融合中實現價值最大化。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牽涉到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調適。例如,過去的安全管理依賴人員操作規範,而數位時代則強調透過大數據分析進行風險預測。再如,過去的品質管理依賴定期檢測和人工記錄,而數位時代的品質監控則要求系統的自動化和數據的即時分析。

這並不意味著舊的管理方法就是錯誤的。相反,這些方法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只是,隨著需求不斷變化,過去的經驗需要重新組合,以便在數位生態下更靈活地運作。傳統的管理和操作模式是厚實的基礎,如果在轉型過程中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些基礎的價值,那麼適應新模式的過程將會更順利。

另一方面,這種過程也揭示了數位生態中的一種知識缺口:當數位技術高速發展,部分過去的管理經驗可能被過度簡化甚至忽略,而導致新興的操作模式在應對複雜情境時顯得不足。例如,對於高技術含量的數位產品,年輕人通常能夠更快上手,因為他們成長於數位環境中,但對年長者而言,學習新技術則是一個需要額外付出心力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設計出能夠包容不同代際的使用者需求的產品,以縮小技術知識和代際之間的落差。

這樣的落差提醒我們,數位轉型並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社會價值的重新調整。我們無需全盤否定傳統,而是要在新舊之間找到平衡,這樣的平衡能夠兼顧歷史積累的智慧和數位時代的效率,既不一味追求技術革新,也不僅僅固守於過往模式。例如,許多組織在數位轉型中保留了傳統的風險評估模式,但同時引入了數據驅動的風險預測工具,讓新技術與傳統經驗互相補充。在這樣的平衡中,我們既能享受數位化帶來的效率提升,又能保留過去經驗中的智慧。

面對 Windows 系統的更新,我認為我們可以抱持這種心態:積極應對變化,是為了回應現代社會的新需求,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改變確實令人不安,但若我們能夠清晰地意識到改變的意義和目標,便能更加支持這些變革。最終,我們不是被動地接受數位轉型,而是積極參與,從而在這個充滿變動的時代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選擇權。

在第28篇中,探討了科技對於既有流程和價值觀所帶來的影響,肯定其價值的同時,也對於創新與改變抱有更積極的想像。

那麼第29篇,我將探討在這樣的想像之下,面對新的挑戰我們應該如何強化自己對於變化與未知的韌性。


上一篇
數位時代下的科技中產階級如何誕生?
下一篇
挑戰失敗又如何?
系列文
日誌練習-解放Windows 11改版焦慮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