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一個合適的地方,可以好好整理並分享自己在實務中累積的經驗?那些關於專案的體悟、對工作的省思,雖然不斷浮現,卻總是缺少一個完整而有系統的呈現。
經過一番思考與取捨,我決定選擇 iThome 鐵人賽,作為第一次將想法與經驗公開分享的正式舞台。
這個比賽提供了一個 連續 30 天的框架,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它能幫助我不斷檢視自己的思維與方法,讓原本零散的經驗逐步沉澱,並轉化為更有結構的內容。
我期待在這場挑戰結束之時,不僅能將腦中的所思所想化為具體成果,也能帶給讀者一些啟發與參考。若這些內容能在大家的雲端實務或 DevOps 發展旅程上,增添一點思路或靈感,那將是這次挑戰最有價值的回報。
為了讓這 30 天有結構可循,我將內容分為七大部分:
從語意差異、案例到設計平衡,說明抽象如何成為工程師的工具,而不是阻礙。
深入 values.yaml 的設計,探討 template 技巧、版本策略,並觀察 Bitnami Helm Chart 的設計特色。
從 Runner 策略到自動化部署,分享如何在 CI/CD 中實踐穩定的交付流程。
回到資料平台的核心:事件流。解構 Kafka 的架構、效能祕訣與維運考量。
觀察 annotation、CRD 與外部 API,理解 Kubernetes 的設計哲學。
探討從基礎概念到模組化與參數治理,如何讓 Terraform 在 IaC 中更具一致性與可維護性。
最後以藍圖、決策模板與替代方案,收斂成一份可重現的雲端資料平台設計。
很高興能參與這次挑戰,也謝謝你讀到這裡。
我相信在這 30 天結束後,不只是我,所有一起關注這段旅程的人,都能帶走一些收穫。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迎接這場 30天的雲端資料平台挑戰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