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在開始這個專案會需要使用一下幾個工具,以下工具是我比較熟悉的,你也可以根據你熟悉的工具進行交錯使用。

對於非技術背景的人,一次看到需要大量工具需要學習,難免有些畏懼,但這些工具是筆者過去比較容易上手且常見的工具。對於技術熟悉的人,可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以下作爲參考。

以下針對未來每個階段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先進行初步介紹:

1. 資料爬蟲與模型訓練開發環境:Google Colab

Colab 提供免費且方便的雲端運算資源,內建 Python 與常用的資料科學套件(如 Pandas、NumPy、TensorFlow、PyTorch),非常適合快速原型開發與實驗。

為什麼選擇 Colab?

  • 不需要在本地端安裝複雜環境,開啟瀏覽器即可開始開發
  • 提供 GPU/TPU 加速,適合 NLP 模型訓練或推論
  • 支援與 Google Drive 無縫整合,方便儲存與共享資料
  • 適合專案初期快速迭代,降低硬體設備成本

2. 版本控制與協作:GitHub

GitHub 多少都有聽過,其主要可以將你所開發好的程式碼進行備份與版本控制,未來如果某個程式碼壞掉,想要恢復之前版本,就可以從這裡取得舊的版本。

為什麼選擇 GitHub?

  • 提供程式碼版本控制,保證專案開發過程可回溯
  • 支援多人協作,方便分工與合併程式碼
  • 可建立 CI/CD pipeline,自動測試與部署程式
  • 結合 Issue、Wiki、Project 功能,讓專案管理更有系統

3. 版本控制介面工具:Git GUI

Git GUI 是 Git 的圖形化管理工具,適合不熟悉命令列的成員使用。

為什麼選擇 Git GUI?

  • 視覺化顯示分支、合併狀態,降低衝突發生的風險
  • 適合個人或小團隊快速上手 Git,提升專案協作效率

4. 模型部署平台:Hugging Face

Hugging Face 是 NLP 領域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提供了模型託管、API 部署與分享功能。

為什麼選擇 Hugging Face?

  • 裡面包含超過數十萬個開源模型(BERT、DistilBERT 等),可快速使用或微調
  • 可用簡單方式部署並分享開源模型
  • 相比自行架設伺服器,使用 Hugging Face 能快速把 NLP 模組對外提供服務,節省基礎架構管理時間

5. 儀錶板設計:Looker Studio

Looker Studio 是 Google 提供的免費 BI 工具,能將資料轉化為互動式報表與可視化儀表板。

為什麼選擇 Looker Studio?

  • 與 Google 生態系(BigQuery、Sheets、Drive)整合度高,資料串接方便
  • 支援自動更新資料來源,確保團隊隨時看到最新評論趨勢
  • 報表設計直覺,能快速拖拉產生視覺化圖表,讓非技術人員也能理解
  • 目前都可以免費使用,非常適合初期專案

6. 自動化與輕量整合:Google Apps Script

Google Apps Script 是一種基於雲端的輕量級開發環境,能與 Google 生態系緊密結合。

為什麼選擇 Google Apps Script?

  • 可用來自動將爬取的評論資料更新到 Google Sheets
  • 適合快速開發簡單自動化流程,不需額外伺服器
  • 可排程定期執行任務

7. 雲端基礎設施: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Google Cloud 提供強大的雲端計算與資料儲存能力。

為什麼選擇 GCP?

  • 可用 BigQuery 進行大規模評論資料分析
  • Cloud Storage 適合保存原始評論與處理後的數據
  • Cloud Run / Cloud Functions 可部署 API 與分析服務
  • 與 Looker Studio、Colab、Apps Script 無縫整合,降低系統搭建成本

8. 洞察系統開發:Cursor

Cursor 是一個結合 AI 輔助的程式開發環境,能大幅提升開發效率,適合快速建立原型與維護程式碼。

為什麼選擇 Cursor?

  • 內建 AI Code Editor,能自動補全程式碼、提供最佳化建議,加速開發過程
  • 可快速迭代並驗證功能,縮短從需求到可用系統的時間

總結

選擇這些工具的原因,是因為它們能降低專案初期的技術門檻與成本,同時保有靈活性與擴展性,讓你在進行 side project 的時候,可以快速上手,打造屬於自己的 MVP。下方為不同工具組合搭配所達成的目的:

  1. Colab + Hugging Face → 模型開發與部署
  2. GitHub + Git GUI → 程式碼版本控制與團隊協作
  3. Looker Studio + Google Cloud + Google Sheets → 資料可視化與資料自動化
  4. Cursor + Google Apps Script → 加速開發洞察系統

上一篇
【Day 1】專案規劃準備
下一篇
【Day 3】如何從 App Store / Google Play 爬取應用程式評論資料
系列文
30 天打造 App 評論洞察系統:用 AI 讓產品團隊更懂用戶1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