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不是在真實業界作為產品經理,但想像一下:
如果你開發好的產品給使用者使用後,發生一堆 bug,造成一堆抱怨及客訴,不僅會帶公司的品牌聲譽下滑,也會帶給使用者不好的體驗。
因此,當我們正式上線前,可以找內部的夥伴或徵求受測者進行系統測試,確保每一項功能在使用中都能順暢。
使用者測試不僅僅是為了找出錯誤(bug)。
它更像是在產品正式上市前,為它進行一場全面的「健康檢查」。
它能幫助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更全面地審視產品,及早發現並解決潛在問題。
透過觀察使用者如何操作產品,我們可以了解他們是否能直覺地使用產品功能,並找到操作流程中的卡點或不便之處。
例如,一個看似簡單的購物結帳流程,使用者卻可能因為介面設計不佳而感到困惑,導致放棄購買。
這類問題在使用者測試中能被有效發現。
使用者測試能提供寶貴的回饋,讓我們了解哪些設計是受歡迎的,哪些需要調整。
這不僅限於介面美觀,還包括:
這些回饋能幫助我們做出更符合使用者習慣的設計決策,避免閉門造車。
越晚發現問題,修正的成本就越高。
如果在產品上線後才發現重大問題,可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進行緊急修復,甚至重新設計。
而透過前期的使用者測試,我們可以在開發初期就修正問題,避免後期龐大的修補工作,大幅節省成本。
一個易用、好用的產品,自然能吸引並留住使用者。
透過使用者測試,我們能確保產品的核心功能符合市場需求,並提供順暢的使用體驗,從而增加產品在市場上成功的機率。
總結來說,使用者測試是產品開發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能幫助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發現問題、優化設計、降低成本並提升產品的成功率。下次當你在開發或設計一個產品時,不妨試著走入使用者的世界,你會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