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是指透過心理操控、人為騙術,誘使目標人物洩漏敏感資訊或執行不當行為的攻擊方式。此類攻擊不依賴技術漏洞,而是利用人性的弱點,是資訊安全中最難防範的一環。
一、社交工程攻擊常見手法
| 攻擊手法 | 
說明 | 
範例 | 
| 魚叉式網路釣魚(Spear Phishing) | 
針對特定個人或組織設計的釣魚攻擊 | 
偽造老闆或客戶發送帶有惡意附件的郵件 | 
| 釣魚郵件(Phishing) | 
大量發送偽造郵件,誘導受害者點擊惡意連結或輸入帳密 | 
偽造銀行網站要求更新密碼 | 
| 誘餌攻擊(Baiting) | 
利用有吸引力的物品或資訊誘使受害者上鉤 | 
送帶病毒的USB隨身碟 | 
| 預設信任(Pretexting) | 
偽裝成可信賴身份,取得敏感資料 | 
偽裝IT人員電話詢問帳號密碼 | 
| 尾隨(Tailgating) | 
未經授權尾隨合法人員進入限制區域 | 
跟在員工身後進入門禁大樓 | 
二、社交工程攻擊的危害
- 個人帳號與密碼外洩
 
- 機敏資料被竊取或篡改
 
- 企業機密洩漏
 
- 造成系統感染惡意軟體
 
- 破壞企業形象與信任
 
三、防範社交工程的有效策略
| 策略 | 
說明 | 
| 使用多因素驗證(MFA) | 
即使密碼外洩,仍需第二層驗證 | 
| 資安意識教育 | 
定期培訓員工辨識詐騙郵件與可疑行為 | 
| 驗證來電身份 | 
遇不明來電時確認對方身分 | 
| 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或附件 | 
避免惡意軟體入侵 | 
| 針對敏感資料設置存取權限 | 
僅限必要人員存取,避免資料過度曝露 | 
| 使用垃圾郵件過濾與防釣魚技術 | 
減少詐騙郵件進入收件箱 | 
| 定期更新與修補系統 | 
防止惡意軟體利用漏洞進行二次攻擊 | 
四、實務小提醒
- 遇到不明郵件或電話,切勿急著回覆
 
- 不隨意透露個人與公司敏感資訊
 
- 定期參與資安訓練,提升警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