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0

在這三十篇文章裡,我嘗試帶領大家一起走過開發者的「非技術工作日常」。從一開始的專案交接,到需求、文件、測試,再到面試、團隊管理、技術社群,最後談到遠端工作與自我學習。這些看似瑣碎的環節,往往不像新框架、新工具那樣能引起轟動,但卻決定了一個專案能否穩定落地、一個團隊能否長久合作。

回顧我這些年的職涯經驗,最讓我體會深刻的並不是某段高效能程式碼,也不是某次華麗的技術突破,而是那些非技術的「小事」。例如一次及時的交接文件,讓新成員能迅速上手;一次坦誠的 1 on 1 對話,讓團隊少了一次誤解;一次認真準備的 Demo,避免了產品方向的重大偏差。這些不起眼的細節,構成了開發者日常裡真正的基石。

技術是一種硬實力,能解決眼前的問題;而非技術能力,則是一種軟實力,能讓團隊走得更遠。兩者缺一不可。當我們談論「專業」時,不應只侷限於寫程式的速度與熟練度,而是要把視野放得更廣──能否清楚溝通、是否能帶領團隊、是否能在壓力下做出正確決策。

我希望這個系列,能讓讀者在閱讀後有所共鳴,甚至能帶走一些實用的方法與反思。或許你會開始重視交接流程,或許你會在下次面試前多做準備,或許你會在深夜加班時想起「保護眼睛與健康」的重要。這些微小的改變,累積起來,正是工程師職涯裡最珍貴的養分。

最後,我想說:開發者的工作,從來不只是寫程式而已。我們寫下的程式碼固然會影響系統,但我們的態度、習慣與溝通方式,則會影響整個團隊,甚至影響產品的未來。若能把非技術的功課做好,技術才能真正發揮最大的價值。

這三十篇的旅程到這裡告一段落,但開發者的日常仍在繼續。希望你我都能在未來的道路上,寫出漂亮的程式,也活出更完整的自己。


上一篇
顏如玉與黃金屋:技術書籍
系列文
開發者的非技術工作日常3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